第161章 宫里来人了
许是在船上站太久了,顾映兰从扁舟上下来时,脚步也有些虚浮。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公子——”艄公喊住他,捧着那把琴过来递到他手里,“你的东西可别忘了。”
顾映兰接过琴,点了一下头,再道声谢。
艄公见他失魂落魄,想着刚才那个小娘子被另外一个好看的男人给带走了,不免劝了一句:“公子,看开些吧。”
顾映兰笑着应下,趁着月色降临之前,再次入了宫。
颜如玉劝了圣人一整夜,今日早晨圣人就来认错了。顺道太妃将圣人身边的侍墨和侍笔两个内官都打发了。一时间新的小内官还没挑选上来,就让元宝先充着常侍一职。
元宝这个孩子还是妥帖的,不爱说话,也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做事也勤勉,关键是没有读过多少书。
圣人与太妃在里面说话,元宝就站在昌宁宫门口。平日那些小内官和宫娥们都来套近乎。
小内官们不好打听圣人的事,便开始打听他的事:“霍内官,你为何身上不带香,也没有气味呢。”
“对呀,说说,说说。”内官们低声央求着。
元宝只握着拂尘垂首站着。他谨记着胡内官的话,少说,少听,少看,少交。
胡内官说,你只要有近的人,就一定有人觉得你离他远了。心中不衡,则要坏事。你有了近的人,圣人和太妃就会觉得你远了。
这一幕落在顾映兰眼里,心中微动,叶姑姑询问元宝的来历。
叶姑姑将元宝的身世说了。顾映兰神情微微一顿。
又是桑落。
好像到哪里都逃不掉。
叶姑姑没有察觉他的异样:“太妃召你进去呢,顾大人。”
顾映兰进了内殿,太妃让圣人退下去,这才说道:“顾卿可是有要紧事?”
顾映兰跪在殿中:“据微臣暗查,接二连三的这几桩案子,并无不妥之处。案情、证据、证人都是齐全。罪名也都定得合理。”
太妃似乎松了一口气。
“不过,”顾映兰将拟出的名单提了出来,“这些案子单独看并无不妥,可微臣将所有案子都并起来,从林家到石家。再到勇毅侯府和肃国公府。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太妃垂着凤眸看那份名单。
心中骤然一紧。
云锦绣坊的林家和三元堂的石家当年都资助过先圣,捐钱捐物还捐兵器。
至于勇毅侯府和肃国公府,都与广阳血案有关。
太妃是记得那个血案的。
她的父兄当时还未起势,所以未参与屠城。可作为将门之后,她也清楚,非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屠城的念头。
如今她稳坐昌宁宫,虽无太后之名,行的却是监国理政的太后之权。理政七年,她更明白天下事难不过“人心”二字。
“你是说”她拖着长长的丝袍在殿中踱了几步,“主导这些事的,很可能是大荔的旧人。”
顾映兰说道:“微臣以为,此事绝非巧合。”
是了。如果只是两个勋贵,太妃还觉得是整件事都顺了自己的意。可若将林家和石家的死连起来看,就值得商榷了。
“微臣调阅了巡防的卷宗,仔细查看,这几桩案子之中,都有一个共同出现的人。或是偶遇,或是路过,或是主审。”
顾映兰没有再说下去。
可太妃明白,他说的是——颜如玉。
太妃的面色不太好:“再查。哀家要实打实的证据。不要推演的结论。”
顾映兰伏地道:“是。”
他站起身来,后退了两步,准备转身出去。
太妃叫住他:“顾卿。上次你取走的白缅桂,如何了?”
又是桑落。
顾映兰觉得今日是逃不过了。他躬身道:“只是替桑大夫救治一个病患。”
太妃睨着他,一语道破天机:“你喜欢她。”
顾映兰觉得太妃这话没太大的差池。
喜欢。
大概就是喜欢吃江州菜,喜欢去茱萸楼,又或者喜欢穿绿色衣裳的那种喜欢。
并没有心悦的程度。
“哀家倒是对她好奇了。”太妃看向叶姑姑,“你见过她,这姑娘有何特别之处?”
叶姑姑知道太妃心结,只说:“容貌很是普通,身形也不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