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治国(第3页)
端木苍生点点头,“确实,我虽然是读书人,但也知道,老百姓对农田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手捧田间泥、胜比万卷书。”
江大川抚掌,“正是。当世各国取食于民,一亩收成十之五六要归公,他们日子过得很辛苦。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层面,不纳粮、不收赋。之前收成一半归公上缴,如今我不要了,不遇大灾,一亩收成总是可以剩下的,哪怕就是剩下两成,太妙山分给每户三十亩,每亩两成结余,老百姓家里就有了余粮。既然不纳粮,余粮怎么办?太妙山按市场价收购,这样,老百姓不光有了吃的,还有了钱。粮食买卖,太妙山是有专门人到各家收购,这不同于商贩,不收税钱。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有钱。”
端木苍生道,“那你太妙山如何维系生存?”
江大川道,“奉武宗弟子颇多,如果靠太妙山周围那点田地,就是全部收缴上来,也不够我们吃的。如何维系生存,难道不是我奉武宗的事么,和太妙山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端木苍生一愣,细细体味江大川所言。
江大川继续道,“奉武宗既然是进驻太妙山,首要的考虑不是如何从百姓口中夺食,而是如何立宗兴宗,简单说,就是考虑如何赚钱。包括大兴建筑、铺路修桥,老百姓有钱了,他们可以买更好的农具,可以结婚生子,人就多了,人多了,我就可以用这些人。到我太妙山做工的人,都有工钱。”
端木苍生问道,“那你太妙山不是没钱了?”
江大川笑道,“太妙山赚钱和老百姓没有关系,更何况,老百姓有钱了,我太妙山没钱,又能如何?”
端木苍生坐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江大川认真道,“治国,我不懂,但治理个山头,我按自己的办法,其中最为要紧的就是如何让我太妙山有钱,不管是煤、晶核、酒、香水,这都是太妙山的法子。不瞒国相,目前来说,太妙山的收入在下并不满意,渠道不多,收入固然可观,但要养活那么多人还是不够,所以,我联通天坑裂谷、联通谈家,不光是武道之需,也是为了拓展收入渠道。”
“中间可曾遇到阻力?”端木苍生想来想去,问了这么一句。
江大川点点头,说道,“世家。”
端木苍生一愣,“你也受制于此?”
江大川对端木苍生言辞中这个“也”字感觉有点奇怪,却没有追问,说道,“我太妙山如今生意最大的是煤,由煤产生了不少可售卖之物,这是和慕容家合作;利润最大的是武道中人淬体药物,这是和谈家人合作。无论什么原因,和世家合作是我无法拒绝的。国相可知,我奉武宗和这俩世家关系密切,但,天下又有几人如奉武宗这般得世家便利?我所知,我赵国铁器、珍珠天下闻名,但铁矿石大部分出自夏家、珍珠为哈家所垄断。国相,赵国好就好在小,但如果大国,这样就不行了。国无收入,利为世家所有,再取利于民,国祚不长。”
江大川知道在当今各国都是盐铁专营,这是财政的收入重要来源,不过,既然端木苍生这么问了,显然,他意识到了随着南北战争的扩张,赵国没钱了,端木苍生今天和他谈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