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惊闻儿子梁山为寇(第2页)
郎中开了些中草药,魏长工又跟着去抓了药,管家老伴煎好了,让太公喝上;太公觉得精神好多了,一眼看到大海在门槛上坐着。灯光下,太公看不清大海的眼神和脸色,但看到大海低下了头,也许是觉得愧疚吧。太公说,“大海呀,你过来。”
也许是爷爷突然晕厥吓到了,大海此时已经没有了先前那种趾高气扬、无所畏惧的气势,乖乖的走到太公床前。太公伸出颤抖的手,拉住大海的左手,问道:“大海呀,你,听谁说的,你爹的消息呀?”
太公这一问不要紧,大海的一双眼竟然恍惚迷离起来,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同时两腮往里一瘪,嘴唇一收,竟抽嗒抽嗒的抽泣起来,并且越抽嗒越厉害。太公说,“孩子别哭,别哭,啊?爷爷就是问问你,爷爷没有听到过消息呀,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谁说的?”
大海抽嗒了一阵鼻子,又用空着的右手抹了一把鼻涕和泪水,回道:“我在县城的好朋友说的。那朋友他爹是县里的都头,说他爹之前,有俩都头,眼下也在梁山,跟我爹在一起。”
太公刚才晕厥,其实并不单纯是大海把他气的,主要还是听到了宋江的消息瞬间激动,加上大海的事儿和大海那一番话凑到了一起,才导致他出现了一时的晕厥、昏迷不醒。的确,太公这几年可以说无一天不在想两个儿子。前几年还得到过消息说,宋江带着宋清去了柴大官人的庄园。太公知道那柴大官人有着特殊的背景和身份,既然儿子投奔了他,就能平安无虞了。可后来又听说去了清风寨花荣的寨子,再后来就没了消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从小学习孔孟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在江湖上无人不知儿子的名声,乐善好施急人之难扶危济困,在整个郓城,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人尽称道。可如今儿子竟上了梁山,并且当上了二号头领。儿子成了土匪,他宋太公岂不就是土匪的家眷?这让他这祖祖辈辈受人敬仰、爱戴尊崇的宋家传人这老脸往哪里搁?如何向祖宗交代,又怎么给孙子做解释呢?再说,从孙子来到这里就说是来找爹,自己也跟他的姥娘一样,给他说爹在外面当官,没有时间回来看他,但一定会回来的。可如今孙子先于他知道了儿子在梁山做贼寇了,并且是贼首。天哪,这让宋太公还怎么做人,还怎么活着?正是这种复杂的、剧烈的心理波动,使得太公心跳骤然加快,血脉偾张,差点出了大麻烦。既然是县里的都头说的,这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
太公把头转向管家,又问了一句:“你可知道,梁山到县城、到咱宋家村有多远吗?”
管家说:“哦,我以前一个亲戚呀,经商,去过梁山那边,听说那里是一片水洼。水洼当中,有一座山,就是梁山。那地儿啊,离县城大概不到一百里地,七八十里吧,离咱这里最多不过百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