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威望之高震惊老太公(第2页)

 太公得到这一番话,心里那个舒爽滋润加欣慰就不用提了……。他也无需再向县令询问什么、打听什么了,县令的这句话,就已经把一切都挑明了,两人又聊了一点儿闲话,县令就请太公一起吃午饭,太公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因为是中午,两人只象征性的喝了点米酒,太公就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宋家村。

 太公有个习惯,但凡坐马车外出,回到村里的时候,一到村口,他就从马车上下来,步行回家,跟遇到的人打个招呼,行个礼,说两句话,互相问候一下,目的就是不让村里人觉得他高高在上,摆谱拿架子;显得他平等待人,谦和有礼;体现他平易近人的为人作风。这一次自然还是这样,一到离村口二十多步远,太公就下了马车,管家只好约束住那马,缓缓地跟在后面,让太公自己在前面,迈着方步往村里走去。正是因为他没有坐马车,才看到了一幅奇景。啥奇景啊?嘿,大海正在那大柳树下,由宋铁柱陪着,给他的队伍,给他的朋友伙伴们在训话呢。太公没听到别的,只听到了这么几句:“我宋大海跟大家是好朋友,好伙伴,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无论我长大之后能不能发迹,都不会忘了大家,都会永远跟大家在一起;咱们也不能一辈子就守着这一个村庄,咱们得有志气,有志向,也得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大家说好不好?”

 只听那些小孩子们,当然也有很多十六七的大孩子在里面一起高喊:“好,当然好!”

 就在他们这一句喊完之际,宋铁柱突然看到了太公,慌忙凑到大海耳朵边,不知对大海说了什么,大海便迎着太公走来,俨然一个绅士般走到太公跟前,扶住了太公的一只胳膊,说:“爷爷,你回来啦?”

 太公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他对自己的这个孙子,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两天发生的事儿已经令太公对这个孙子产生了一种无奈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他就只点了点头。大海接着又说:“爷爷,你累了吧?我扶你快回家歇着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这短暂的过程当中,大柳树下的那一帮孩子们,都在看着大海和太公,谁都没说一句话,也没有谁动一动。太公不禁想到,自己这个孙子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能量?二三十个孩子,看上去都比他要大呀,他们居然都如此恭顺的听他的话。他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使劲眨了几下眼睛,那有点浑浊的、恍惚的眼睛直盯着大海,还是什么都没说,只迈着的依然稳健踏实的步伐,在大海的搀扶下,往家里走去。很多看到这情景的村里人都说,宋太公真是有福啊,人家跟咱可就是不一样,人家的孙子那么孝敬,那么有出息,那么有本事,人家就该当有福有财有威有势力呀!

 当初宋江在进入官场的时候,宋太公为了以防万一,写下了一份与宋江断绝父子关系、开除其家籍的公证文书。了解宋朝历史的都知道,宋朝在惩处犯罪者时株连政策是很严酷的,同时做官的犯罪率又很高,因此太公未雨绸缪、事先就写下了这样一份公证文书。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逃跑回家藏在地下室,朱仝和雷横奉命来到他家里捉拿宋江,倘若抓不到宋江,宋太公就将以犯罪官员家属受到惩处,因此,太公当时便拿出了这份公证文书,以此证明自己与宋江已无父子关系、故宋江犯事当然与自己无关,朱仝和雷横就带着这份公证文书的抄写件,回到县衙向县令复命,宋太公因此没有受到任何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