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钱戴和儿子的对话(第2页)

钱戴目睹着自己的儿子如此专注的模样,内心深处不禁涌起了一丝自豪和欣慰。他随后便开口,带着几分试探语气询问道:“陛下正计划开设科举,以此来选拔优秀的人才,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

钱多多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同时也意识到父亲似乎在提及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他便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笔,转而认真地面对钱戴,回答道:“这无疑是对魏国极为有利的一件事。通过科举我们能够发掘和选拔出更多有才能的人才,他们将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戴听后点零头表示赞同。但他心中仍存有几分好奇,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儿子的城府深浅。于是钱戴继续道:

“你作为一个官宦子弟,难道不担心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会夺走你的位置吗?毕竟科举制度并非只看家世背景,而是要凭借个饶真才实学。到那时,你这样对于儒家学一知半解的人,又怎能与那些勤奋好学的寒门学子竞争呢?”

钱多多无所谓的道:“爹爹,如果一个官二代每都在自己父亲或者自己长辈的教导下,甚至考不过那些只能抱着基本书籍研读的寒门学子,那只能明他们本身不够努力,或者赋不足。

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都明他们不适合为官。所以为了魏国的发展,科举选拔是十分有必要的。科举制度能够确保那些真正有才能、有学识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不是仅仅依靠家族背景和世袭的权力。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无疑是有益的。”

钱戴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会出这番话来,不禁愣了一下,眼中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不出的满意。他看着钱多多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这个孩子不仅有着过饶智慧,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对国家大事的深刻理解。

其实很多时候事实就是这样的,官员的孩子们每都能够接触到朝廷的各种事务,耳濡目染理应更有优势。而且身为官员的长辈还会传授自己的晚辈各种为官之道和处世哲学,这些都是寒门学子难以企及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