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打到一切历史虚无主义(第2页)

 结束时改的面目全非的《阿,朋友再见》。

 每一段都提升了幽默的氛围。

 听到杨灵越的话,宁昊咧嘴一笑说:“你介绍的董冬冬有点儿意思,很理解我要什么。”

 “成吧,赶紧审核去,08年开年大戏,寒假档。”杨灵越说道。

 “也不知道你们急什么,马上《投名状》和《集结号》轮番上映,推广资源都挤压的没什么了。”

 宁昊对于上映时间还是有点心存疑虑。

 不过在杨灵越和另一位出品方张果力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时间了,也就是2008年1月21号,腊月十四。

 整整提前一年,这原因嘛,是杨灵越力主尽快上映,再加上不需要补拍,提前剪辑,审核更快,资金更充裕,种种因素叠加。

 “唉,你现如今对我的力量还是一无所知啊。”杨灵越语重心长地说道。

 “说句实话,你说你们公司对票房的预测是1.3亿,是真是假?”宁昊低声问道。 “我们估算票房,一向只少不多。”杨灵越应道。

 杨灵越底气很足的,宣发与前世不可同日而语,多出的400万宣传费不是开玩笑的,何况还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网络宣发团队。

 当然还有大杀器,就是截留《集结号》。

 正如青年报评价《南京!南京!》一样,《集结号》也在此列,只说一点。

 谷子地去打阻击时,需要团长欺骗吗?

 在当时,这么光荣的任务,你不是党员,不是骨干你都抢不到。

 这难道不是历史虚无主义?

 就如同法国人拍摄的那部《兵临城下》,苏联打德国,还需要政委率领督战队押后。

 要知道苏联军队的政委在二战时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个职位,72.95%,那是拿着铁锹带头冲锋的角色啊。

 法国人当然永远理解不了这一点,认为是杜撰,自然要按照他们理解的视角来拍了。

 因此,对于这种事情,杨灵越不仅是面上笑嘻嘻,心里麻卖批。

 还要付诸实际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