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要放眼宇宙,要星辰大海。

 “老周,一直没问你,你哪个单位的?能说吗?”

 周航摆摆手说:“嗨,没什么不能说的,我中空院的,研究的领域是深空探测方面。在漠河算是半公半私吧,那边要建一个观察点。”

 “我就说,一个普通的天文爱好者能有那般水准....”杨灵越抚掌大笑,心思也活泛起来。

 “呵呵,你又没问,咱们继续聊。”

 周航笑了笑,继续兴致勃勃地和杨灵越聊着相关专业问题。

 周航提到了一个点,那就是:“精以科学,委以人伦”,科学伦理是科幻片的核心要素。

 杨灵越也明白了科幻电影的世界观,剧本、置景、概念和全周期把控,必须要有专业人士进行。

 在聊到氢燃烧产水和氧的时候,周航还说了个小故事,并建议杨灵越到时候加到剧情中,也能联系到美国救援方面。

 说的就是上个世纪30年代,加州理工的5名学生在宿舍搞火箭实验时,发生了爆炸,并把宿舍楼炸出了个大洞,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这5名学生在学校组建了个火箭俱乐部,就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这个实验室是美国无人飞行器探索太阳系的中心。

 这个火箭俱乐部最后加入,后来却担任研究组组长的是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我们的航天奠基人钱老。

 听到周航说5个学生在宿舍做实验爆炸的时候,杨灵越想起了原片中有提到过这一句,只不过他是真不知道这里面的具体故事,更别说是钱老搞出的事儿了。

 毕竟他没有解说过这部电影,要是拉过片子,肯定就会查资料了。

 不过如今有了周航这样的专业人士加入,杨灵越相信剧情会更加符合逻辑。

 就这般两人整整聊了一天,依旧意犹未尽。

 两人都受益匪浅,尤其是周航,因为他发现杨灵越的想象力太特么丰富了,提到的一些东西让他一度陷入沉思,是可以写几篇报告的所在。

 要不有人戏说好莱坞的科幻片是中国航天或者军工的灵感启发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