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君臣议国事 兄弟各有心(第2页)

 “我等愿为皇上开疆扩土,誓死杀敌……”

 “你们……”

 吴桐气的差点翻了白眼,无奈之下,只得恨恨地叹了口气。

 淳安帝见殿上局势已定,这才露出笑容,又向司徒方询问道:“既然众爱卿都同意出兵,那么谁可为大将军?”

 司徒方立刻道:“老臣举荐丁世成为大将军,纪渊,李木为副将军,率十万精兵出征,令京师以北各州府为备,以便随时调动之用。”

 “准奏。”

 淳安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道理,也就吴桐那个憨憨看不出来。

 这时,太子张震偕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觉得,行军打仗军纪军律尤为重要,应再设督军一名,以协助几位将军管理军队。”

 这话要是别人说出来,丁世成心中肯定会极其不满。但这是太子说的,他就算心中不满,也不敢表达出来。

 淳安帝点点头,问道:“这督军可有合适人选?

 太子张震偕道:“儿臣举荐敬事房顾冲担此督军一职。”

 “哗……”

 “宦官任督军,这不是胡来嘛。”

 一时间,大殿之上众人小声议论,让太监做督军,这可是史无前例啊,即使是太子所荐,文武众官还是难以接受。

 “太子殿下,让一个宦官做督军,有些不妥吧。”

 谁也没想到,最先反对的居然是宁王。

 紧接着,户部田侍郎,礼部,吏部都跟着进言,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太子淡笑道:“怎么?宁王觉得哪里不妥?

 宁王面向淳安帝,朗声道:“父皇,我朝自开朝以来,先祖便留有祖训,宦官不可参政,儿臣觉得,督军一职应另选他人。”

 太子立刻反驳道:“不错,宦官不可参政,但顾公公只做督军,并无指挥之权,又怎算参政?” “使宦官做督军,难道是我大梁无人了吗?”

 “顾公公虽是内侍,但遇事机智,处事沉稳,又有几人比得过他?”

 太子与宁王当朝争吵起来,让这些文臣武将都听懵圈了。

 尤其是陈天浩,脑袋里就是有一百个弦,也不够弹了。

 “不对啊,顾公公不是与宁王走的近吗?这怎么看起来,太子极力推荐,宁王极力反对了呢?难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哎呀,麻烦了,我还是只听不说为好……”

 陈天浩想的挺好,可偏偏想什么就来什么。

 淳安帝咳了两声,算是镇住了局面。

 随后,他将目光望向了陈天浩。

 “陈爱卿,你也站了许久了,可有见解?”

 陈天浩心中咯噔一下,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皇上,臣认为,出兵塞北乃是正确决策,皇上英明,臣敬佩。”

 淳安帝动动嘴角,这要不是在朝上,差点就骂陈天浩了。

 朕问的是督军一事,你可倒好,扯哪去了?

 “朕是问使顾冲任督军一事,陈爱卿有何建议?”

 “额……”

 陈天浩抬眼看了看宁王,却见宁王板着脸,根本没有暗示自己的意思。

 “支支吾吾,朕在问你话呢。”

 淳安帝显得有些不悦,陈天浩被吓得脑袋里一点逻辑思路都没有,只能将心一横,爱咋咋的吧。

 “皇上,顾公公的确是个人才,连臣都自愧不如,若论才学,足可以任督军一职。只是……他毕竟是个太监,这要传了出去,只怕有损国威啊。”

 要说陈天浩这工部尚书也不是白当的,说得冠冕堂皇,句句在理,可结果呢?还是一点建议没有,典型的和事佬,谁都不得罪。

 宁王的支持者搞不清事态,可太子的拥护者却很是坚定。

 刑部尚书段长青进言道:“臣附议太子殿下,顾公公定能胜任督军一职。”

 “皇上,臣也附议太子殿下。”

 “臣也附议……”

 宁王阴沉着脸,目光中透出丝丝恨意。

 却没有人知道,其实他的心里却很是高兴,只有这样,才能将顾冲一步步送到太子身边去。

 淳安帝点点头,当朝宣布,由丁世成任征北大将军,顾冲为督军,整备十万大军,七日后出兵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