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有些事总要面对(第2页)

要不然,她也不会这样说。

 

不过她既然选择了不听,程旭远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继续坚持下去。

 

他伸手揉了揉方玉晴的长发,带着一丝感慨的道:“我们毕了业,就去结婚吧。”

 

方玉晴听到程旭远如此说,重重的点了点头。

 

两个人此时都没有怎么说话,但是房间内,却充斥着一种淡淡的温暖。

 

东海,沈瑜墨放下程旭远的电话之后,在沉吟了瞬间之后,就拨通了自己小姨的电话。

 

李雪玉是知道自己姐姐要来东海的事情,所以在接到沈瑜墨的电话之后,就朝着沈瑜墨道:“瑜墨,你妈要来了,你想怎么办”

 

“要不要先让人将你儿子抱到你表弟家里躲两天。”

 

沈瑜墨道:“小姨,这件事情我想好了。”

 

“反正也是准备给我妈说的,既然她老人家已经怀疑了,不如就让她知道一下真相。”

 

“这样就能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李雪玉叹了一口气,虽然她心中,此时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但是坦白这件事情,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沉吟了刹那之后,她就道:“你既然已经作出了决定,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你们这些孩子,真的是不让人省心。”

 

这话好似不只是说沈瑜墨,而是将其他兄弟姐妹也给算了进去。

 

但是沈瑜墨心中很清楚,小姨这话语中的意思,主要说的就是她。

 

她笑了笑道:“小姨,这件事情让您为难了。”

 

李雪玉叹气道:“那又有什么办法,谁让我是你小姨。”

 

说到这里,她轻声的道:“你还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沈瑜墨道:“小姨,我妈来了之后,我想请您去接她,将她直接接到我这里来。”

 

李雪玉愣了一下之后,无奈的道:“行吧。”

 

“你也做好准备吧。”

 

“以我对你妈的了解,你这一关,并不好过。”

 

沈瑜墨道:“我知道小姨。”

 

“不过过了这一关,我以后的日子,就会轻松很多。”

 

挂了电话,沈瑜墨的眼眸中,闪过了一丝的坚决。

 

实际上,应付自己母亲的办法,她想了很多。

 

而且按照她自己的感觉,只要是自己用这些办法,过关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和自己母亲坦白这件事情。

 

有些事,是躲不过去的。

 

自己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那就要承担这一切。

 

“咯咯……”

听着隔壁客厅中,小安安欢快的笑声,沈瑜墨的心,顿时轻松了不少。

 

她相信,自己能够度过这一关。她对于自己,有这个信心。

 

虽然坐的是卧铺,但是李雪玲在来到东海的时候,依旧感到身体有些酸疼。

 

毕竟这一坐,就是一天的火车。

 

本来,在自己老公的劝说下,她决定好好的在家看孩子,不去东海的。

 

但是碰到方玉晴,还有方玉晴说的那些话,让她的心中,泛起了无数的嘀咕。

 

她觉得,方玉晴说的一定要谣言。

 

可是方玉晴都知道这种谣言的时候,她这个母亲,就更应该去看看自己的女儿,然后将这个谣言去打破。

 

所以,她不顾老公的阻拦,义无反顾的坐上了火车。

 

从火车走出,李雪玲就看到了来迎接自己的妹妹李雪玉,还有外甥。

 

对于这两个人来迎接自己,李雪玲的心中有些失望。

 

因为她来之前已经打了电话,她觉得,自己这一次来,女儿沈瑜墨一定会来迎接起来。

 

但是非常可惜,她并没有看到沈瑜墨的身影。

 

“姐!”

 

李雪玉看到姐姐,神色就有些激动。

 

虽然她知道,自己姐姐这次过来,说不定要出什么事情,但是多日不见的姐妹见面,依旧显得有些激动。

 

听到妹妹的呼声,李雪玲的眼眸中,也泛起了一丝的泪痕。

 

她快速的来到李雪玉的身边道:“雪玉。”

 

姐妹两人打过招呼,外甥更是贴心的接过行李之后,李雪玲就朝着妹妹问道:“瑜墨呢”

 

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李雪玲也没有什么顾忌。

 

李雪玉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怎么说,此时听到姐姐提到外甥女,她丝毫不慌的道:“瑜墨临时有事情走不开,所以让我来接姐姐。”

 

“走吧,咱们先去瑜墨住的地方,她现在应该已经办完事了。”

 

听说女儿临时有事接不了自己,李雪玲并没有太生气。

 

毕竟,女儿是亲生女儿,她有事情来不了,自己能生气吗

 

“那咱们走吧。”李雪玲当下就和妹妹上了外甥开来的车,一路朝着沈瑜墨的住处而去。

 

对于东海的街道,李雪玲并不熟悉,所以一路上,她都和妹妹聊天。

 

而且她说的,还不是沈瑜墨的事情,反而是两家的家长里短。

 

听着姐姐的话语,李雪玉的心反而悬了起来。

 

按照她对自己姐姐的了解,姐姐越是这种不是太在意的样子,越是表明她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

 

这一次瑜墨真的能够说服姐姐吗

 

车子轻轻的在沈瑜墨所住的洋房外停下,看着洋房那气派的铁艺大门,李雪玲愣了一下。

 

对于女儿的住处,她是知道的,是一个新起的筒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