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3页)

 

“不要紧不要紧,这寒冬腊月的,宫里也没什么酒宴,太上皇喜静,皇上日理万机,咱家也清闲的紧。”

 

刘瑾笑得很有亲和力,他似乎养成了习惯,脸上的褶子都是笑纹,便是不笑的时候,也给人一种他在笑的感觉。

 

他习惯性的半弯着腰,一副低下姿态,无形之中,将人捧的高高的。

 

李青看得出来,他并非对自己刻意为之,而是刻入了骨髓,凡是地位比他高的,他都会如此。

 

“去去去,”刘瑾轰散几个太监,笑骂道:“客人少也不能偷懒,都去待在自己位置上去。”

 

“是,公公(干爹)”小太监怏怏应是,一人揣着一个烤红薯,各就各位去了。

 

“几个小崽子……”

 

刘瑾嘟哝一句,转过头,立时换上了谄媚姿态,切换行云流水,非常自然,毫无割裂感。

 

“公子难得来一趟……”

 

“就是无聊,过来解解闷儿,别再给我安排姑娘了。”李青打断他。

 

刘瑾没强推销,上次花魁都没能入李青眼,他自不会再用那一套,“那咱家让人去准备好酒好菜。”

 

“我刚吃过,就是来给你送大氅的。”李青说着,径直走到火炉旁,翻着炉子上还没烤熟的红薯。

 

刘瑾见状,也跟着来到火炉旁坐下,帮忙翻着烤红薯。

 

“看不出来,公子这等身份,也喜欢吃这个啊。”刘瑾笑着说,“其实咱家也好这口,虽是粗粮,味道却香甜的很,软软糯糯的,哎呀,还得是咱三宝太监啊。”

 

说到三宝,刘瑾一脸崇敬,甚至还带着些许狂热。

 

太监这个群体,无不把三宝当做偶像。

 

当初的王振,后来的汪直,这个级别的大太监也是如此,可见一斑。

 

这也难怪,太监本是皇帝家奴,可三宝,却顶着太监之身,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太宗实录,宣宗实录,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太监们每每说起三宝,都带着狂热。

 

亦有荣焉。

 

李青笑问:“你也知道这宣德薯是三宝带回来的啊?”

 

“嘿~咱家虽不认几个字儿,这些还是知道的,三宝太监的事宫里的爷们儿哪个不知?”他竖了竖大拇指,“他老人家是这个啊!”

 

李青好笑又欣然,亦缅怀。

 

恍惚间,那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笑容的三宝映入眼帘。

 

记得初相识时,他还是少年,小胖的玩伴,转眼……他都走了这么多年了。

 

刘瑾还倒是李青不清楚这些,问道:“公子可知三宝太监下西洋?”

 

“听说过。”李青点头,“听说去了七次呢。”

 

“那公子可知三宝太监都去了哪些国家?”

 

“这……”李青哑然,他还真有些记不清了。

 

刘瑾呵呵笑道:“咱家可知之甚详呢。”

 

他卖弄起来,巴拉巴拉个不停,脸上洋溢着自豪。

 

李青没打断他,他也想重温三宝去过的地方,留下了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