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信我否?(第2页)

 

可以说,继朱瞻基之后,朱厚照是出身最正统的皇子了。

 

就凭这个,朱厚照的储君之位就牢不可破!

 

自古立嫡立长,皇明祖训亦是言明必须如此,所以,群臣一点也不担心。

 

自古臣子对储君都有种近乎偏执的狂热,期望着早立储君,诚然,早立储君利大于弊,但这其中,也包含着私心。

 

无他,可以延长政治生命。

 

有了储君,臣子就有了服务对象,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然,精明的帝王,却不想如此,因为太子的出现,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力。

 

当初朱棣,在立储上也是跟个小媳妇儿似的,扭扭捏捏。

 

越是有野心,有手腕的帝王,越是不想早立太子,即便立了太子,也会跟防贼似的防着太子。

 

甚至,一旦太子威胁到自己地位,还会行废除之举,更有甚者,杀子!

 

如朱元璋那般的帝王,真不多,绝对称得上稀有。

 

不过,当今的皇帝却不在其中。

 

群臣喜欢弘治,知道弘治是个庸君,不会在立储的事上扯皮。

 

李青也觉得朱佑樘是个庸君,当然了,这个庸君并非贬义词,昏君才是,严格来说,庸君是个中性词,它代表的是中庸,是能力不高,并非昏聩之君。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关口出现朱佑樘这样的帝王,在李青看来绝对是好事。

 

历史上如何不论,单说眼下这情况,若换个帝王,他这些个主张绝对走不下去。

 

但凡换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帝王,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巩固自己权力,让太上皇一边凉快去。

 

然,朱佑樘却没有,他很孝顺。

 

不仅如此,他对利民却影响皇权的策略,并不是很排斥,心肠也很好。

 

这要换成朱棣、朱瞻基那爷孙俩,李青说的天花乱坠,爷孙也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如果万贞儿还活着,朱见深生龙活虎,一样不会让他实施。

 

从这方面来看,朱佑樘还不错,他能力是一般,却也有优点。

 

比如,他不折腾。

 

这比崇祯好太多了!

 

庸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庸人而不自知,偏偏还很勤奋,胡搞一通之后,最后落得一个凄凉下场。

 

虽可怜,却让人喜欢不起来。

 

百日宴刚过,接着就是兴王大婚。

 

在父子情、兄弟情的加持下,兴王大婚办的很隆重,档次几乎快赶上皇帝寿诞了。

 

李青对藩王没啥兴趣,他就是混吃混喝来的,兴王妃是否贤惠、漂亮,不干他什么事,只是听朱见深提一嘴,好似姓蒋来着,武将家庭出身。

 

吃完兴王大婚的宴席,李青也准备回金陵了。

 

保定府的沈金很听话,并无逾矩之举,且已步入正轨了,李青犯不着时时刻刻待在保定府。

 

忙碌了这么久,又出了一趟远门,李青也想歇歇,跟儿子、侄女、孙子,以及即将诞生的重孙相处一段时间。

 

如朱见深那般,体验一下含饴弄孙,天伦之乐。

 

长乐宫。

 

看着朱见深逗弄大孙子,李青这种想法更强烈了。

 

李青道:“我得走了。”

 

“吃干抹净就走,你能不能别这么无情?”朱见深黑着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