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页)

 

朱佑樘超级纠结。

 

最终,他还是做了决定。

 

内阁三人革除一切除大学士之外的职位,并明言,从今往后,内阁大学士不得兼任任何实权职位。

 

六部开心了,投机者也开心了,他们赢了,接下来就是瓜分政治果实了!

 

然,很快,现实就泼了他们一盆冷水。

 

内阁首辅刘健加封太子少保衔!

 

这是个虚职,没有实权,级别却实实在在提上来了,李东阳,谢迁,分别授予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职衔。

 

有品无实权,级别却不再是五品的大学士。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事情坏就坏在前缀上——太子!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所有人都懵了,就连内阁三人,也异常吃惊。

 

赢了吗?

 

好像也没有!

 

内阁除了票拟,其他能丢的都丢了。

 

输了吗?

 

却也不是!

 

前缀是太子,有着这一层关系,他们可光明正大的与太子亲近,这股能量不容小觑。

 

同样的念头,也在六部以及投靠六部的官员们人心中升起。

 
这算什么?

 

从长远来看,六部赢了!

 

因为自此以后,内阁大学士再不能兼任其他职位了,什么吏部尚书,兵部侍郎,统统不成,哪怕一个员外郎都不行。

 

除了五品大学士的票拟权,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可从短期来看,内阁反而势大了。

 

因为他们跟太子挂了勾!

 

太子,国之储君,未来的天子,跟他挂上钩,等同于直接延长了政治生命,单凭这一点,只要脑袋不被驴踢,就不会再跟内阁三人斗死斗活。

 

阁部之争,就此告一段落。

 



 

如此大的事,自然瞒不过人,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出京师,传遍官场。

 

金陵。

 

李青在得知了这一变动,立时得出结论:

 

内阁赢了!

 

朱佑樘这一做法,看似无懈可击,实则,并非如此。

 

从大局来看,六部得利最大,自此以后,内阁没办法再兼任他们一方的任何官职,除了票拟,再无任何话语权。

 

可也正因如此,后世之君为了保持平衡,必须效仿弘治,对内阁大学士进行加封太子少保、少傅、少师。

 

通过这种手段,提高大学士的地位,不至于内阁沦为六部的附庸。

 

可但凡跟太子沾上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力,就比实权职位还要高。

 

如此下去,内阁骑在六部头上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不过,这也不能说弘治做错了。

 

内阁、六部之间的‘战斗"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太宗之后,两个部门一直在斗争,延续了数朝。

 

到了眼下这一阶段,两个部门的影响力,已是无比接近。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当此时也,必须要分出个大小王来。

 

这是政治演化到一定程度后,必须会出现的政治格局,不能把责任怪在朱佑樘身上。

 

哪怕他在庙堂,也无法阻止这一进程。

 

任何事物都是在往前发展的,很多时候,你不想往前走,发展势能也会推着你往前走。若是李青在庙堂,倒是可以延缓,却也只能延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