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95%恢复率,学术界奇迹!(第3页)

 这也是精细化医学的代价之一。 

 哪怕断指再植需要同时处理骨关节、肌腱、神经,但也鲜少有医生能做到三者皆精通。 

 严主任能缝神经,但肯定就不如神经外科那群专思此道的医生熟练。 

 而神经外科的医生,连自家的手术都忙不过来,各种颅脑手术没一个能拖延了,也不会来给手外科会诊。 

 很多时候,严主任都是缝完神经,后续的神经恢复就交给肌电图室了。 

 而神经外科同样,只对检测结果负责,不会特地去查看病人的临床表现。 

 像涂子巧这种同时集合了手外科医生、神经外科大佬的人,算是少见的特例,这也是“vip病人”的真正特权了。 

 “量化判断的话……” 

 戴楠斟酌了一下用词。 

 随后,开口道:“现在她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程度,已经相当于是百分之六七十了。 

 “这等于是很多病人术后两三周的表现。 

 “也是相当大一部分人的最终预后。 

 “但,这对于她来说,才只是个开始。起点就高,血运又好得不行,后续等肌腱修复了、神经充分营养了,痊愈的程度会更快更深! 

 “预估她能恢复到之前的百分之九十五,甚至更高!” 

 这是什么概念? 

 学术界,像涂子巧这种四指离断的病人,能生活自理就已经算是一例成功的手术了。 

 对应的就是功能恢复百分之四五十。 

 而能到百分之七十,属于是优秀预后。 

 百分之八十,罕见的个例,能发论文的级别。 

 至于超过百分之九十,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五……这已经不被认为是术者手术水平的差距了,而是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种因素,才有可能造就的奇迹。 

 然而…… 

 从术前的情况来看,涂子巧血管细小、神经受损严重,没有天时。 

 地利的话……阜外的手外科可不算是顶尖,甚至都不是阜外的王牌,做血管肌腱的严主任,做神经的章主任,人员配置可以说是不甚理想了。 

 那么创造这个奇迹的,就只有可能是“人和”了。 

 但,许秋的技术得高到什么程度,才能抹平“天时地利”的不足,把预后抬高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