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打破业界记录的预后!(第2页)

 这算是有研究方向了。 

 “那之后的病人,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筛选?”戴楠道。 

 许秋想了想,补充了一句:“志愿者的标准可以改一改。仅仅有阿尔茨海默病,但愿意接受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的,也可以纳入其中。” 

 之前没有方向。 

 只能判断可能是淋巴水肿手术引起了逆转。 

 所以,志愿者的条件是同时满足阿尔茨海默病和淋巴水肿两点。 

 而现在大概率锁定了“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自然就可以朝着这个角度去研究了。 

 …… 

 结束五天的高强度手术后,许秋这边也总算迎来了短暂的休息。 

 在下一批次的病人到来之前,他短时间内都可以不做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了。 

 当然,不做手术,许秋还有病人要处理。 

 之前的很多断指病人,都已经到了出院的时候。 

 许秋得抽空去给他们做功能评定,评估之后判断是否准许出院。 

 这一点,在大医院是不可想象的。 

 大医院讲究床位周转率,这就和餐厅的翻台率一样,每个病人住院的时间都不能太长,越早离开越好。 

 而临医的病人数量没这么吓人,床位也没有大医院这么紧张,所以出院时间更弹性。 

 不过…… 

 随着许秋声名鹊起后,临医的床位已经有点不够了,院方也不得不开始限制住院时间。 

 短时间内还只是“倡议”,但等之后各科彻底发展起来,也不得不开始计较床位周转率了。 

 当然,许秋现在太忙碌,因此很多简单的工作都外包了出去。 

 比如出院指标这一块,就主要是唐安帮自己负责。 

 许秋直接喊来了唐安,打算问问近期出院病人的整体情况。 

 不多时,唐安就到了。 

 尽管医院的工作繁重,但她还是那副元气十足的模样。 

 “师兄!” 

 人还没进门,婉转的声音却先传来了。 

 许秋微微点头,公事公办地询问着情况。 

 真冷淡! 

 唐安心里嘀咕一声,不过对出院情况了然于胸,脱口而出道:“四天前,师兄你前半个月做的最后一个断指再植病人也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