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青灯古佛(第2页)

 “不执不念,静以证心。纳气藏虚,以养一气。”

 “......”

 这块佛碑上的文字很新,而且用的是天竺国现如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明显是近百年,寺内某位高僧所着。

 “哈哈哈,让小友见笑了,此乃前任喇摩院师祖所着,内涵佛道精华,虽比不上那些大法士的着作,却也是精妙难寻。”

 “怎么,施主对此有何见解?”

 喇摩法师笑了笑,缓缓开口解释道。

 “见解倒是谈不上,只是觉得这碑文似有古怪。注心而不注迹,虽有太一之始,却无宗行之实。”

 “一昧放下执念,本身就是一种执念,又谈何证心,养气?就算得证,也如无根之浮萍,无法长久。”

 喇摩法师微微点头。

 “不错,施主果然慧根福泽,一语就道出了关键。那位高僧曾与老衲说过同样类似的话,可现在的佛家弟子,却只知引经据典,从未深思以谋,如此一来,自然无法辨别经文的真伪。”

 “也不知,当初他老人家留下这样一篇经文,到底有何寓意?”喇摩深深看了一眼韩立,浑浊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惊讶,回应道。

 韩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打量着眼前的上古壁画,很快进入了深层次的悟道。

 过往的经历一遍遍浮现在脑海,韩立心中有所明悟,且越来越清晰!

 可跳过:

 “一点太一真,三曲道无痕。”

 “峰回路转有,扶摇直上承。”

 “左右鸣天鼓,顺承天地根。”

 “自在化心意,道法然自成。”

 第一段解释:

 (注释:道之字字,起于太一,一点入神,真即真我,我即我真。三曲天地人,入道根基漫长存。三曲斩三尸,得见真我,呼应“真”。痕,痕迹,亦指时、空交汇残留,变幻无常,故而无痕。)

 第二段解释:

 (注释:道有三转,初生、迭代、峰回,得悟平凡道基,有即无,无既有。有中似无,无中似有。为扶摇直上打造承重基石。承:承受重量。)

 第三段解释:

 (注释:红尘炼心,耳听八方,眼观左右,完善道心。鼓:口水,真气,法、力鼓荡 。在鼓的基础上,顺应自然,铸就承造根基上楼阁,自此大道混元,可生变万物。根部,根基,这里指建造楼阁的上下四方。)

 第四段,第一句解释:

 (注释:自在,大自在者,无拘无束,按心顺道化万千心意。意,意境,意守,意坚。意无情,意有情,之谓太上而无名。)

 最后半句解释:

 (注释:成道最关键的一步,须有所悟,有所想,有所得,明己身,踏己路,证己行,并非寻常意义上的道法自然。成,即道自成,即无道,即道。)

 韩立忽然福至心灵,伸手朝着壁画上一处空白处轻点。

 刹那间,那空白处竟浮现出一行小字,上面写着:

 “心向正道,舍利予君;魔障尽除,天柱复清。”

 喇摩法师见状,面露惊喜之色。

 韩立缓缓站起身,对着法师恭敬一拜。

 此次悟道不仅仅是寻常意义上的入道,也让韩立对修炼一途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足以让他少走许多弯路。

 “这没想到,竟真的有人能参悟这残缺图画......以施主天资悟性,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喇摩法师微笑着点点头。

 “大师谬赞了,晚辈不过是侥幸而已。”

 韩立语气谦逊而温,面容平静如水。

 就在此时,喇摩法师忽然话锋一转,脸上浮现出一丝狡黠的笑意,嘿嘿笑道:

 “嘿嘿,其实老衲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可否......”

 “大师请讲!”

 韩立微微一笑,说道。

 喇摩法师双手合十,郑重其事地说道:

 “以施在佛法道途中展现出来的慧根,若是继续流落在外属实可惜,依老衲之见,不如请施主就此入我天竺门下,成为我天竺国的圣子,从此以后潜心钻研佛法,常伴古佛青灯,必能修成正果,成就一番无上功德!”

 闻听此言,韩立不由一怔。

 他怎么也没想到,喇摩法师竟是邀请他遁入空门,成为佛家弟子,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还不等韩立开口婉拒,一旁却突然响起一道无比紧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