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当时明月犹在
第365章 蜉蝣青天(第2页)
老秀才摇头像拨浪鼓,“这就不太善咯。”
“白也啊白也,你境界高,剑术也高,功德在身,就不能去与他们说说?”
读书人笑问一句,“以你老秀才的学问,以你的吵架本事,还无法让他们收手?”
“你当年在文庙,舌战群儒,谁能说得过你?谁又能威风的过你?”
老人无奈的叹了口气,背着手连连摇头。
“道理再大,也要有用武之地才行。”
白也打趣道:“确实,讲道理之前,最好是先动武。”
“哪怕是至圣先师,都常年佩剑在身。”
浩然天下的儒家,最大的谎言,就是所谓的‘讲道理’。
那群读书人,要是一味讲道理,为什麽还要修行?
为什麽文庙的几位功德圣人,个个都是惊世骇俗的山巅修士?
不说眼下飞升境的老秀才,亚圣合道整座中土神洲,妥妥的十四境修士。
礼圣合道一座天下的所有天时,虽没有证道十五,却也是临门一脚的事儿。
小夫子的功德学问,一身的浩然正气,早在很多年以前,就足以让他跻身十五境之列,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选择踏入而已。而那位至圣先师,万年前就合道了浩然九洲,这个十五境的老夫子,他的道理很少会从嘴里讲出来。
老夫子的道理,一般都在腰间。
其有佩剑,佩剑有名,单字为‘德’。
以德服人。
就算不说几位功德圣人,只说文庙的七十二位陪祀圣贤,哪个是低於上五境的存在?
儒家七十二座书院,境界最低的山主院长,都是那元婴境。
这群读书人,其实自己心里都很清楚,讲道理是必须,而武力更是必须。
人间的修道之人,光靠讲道理去教化,可半点行不通。
学问在身,还得兼具一身不俗的武力,底下的听课学生,方才肯听,方才愿意听。
学问大,不一定是道理。
拳头大,一定会是真理。
道理只有安放在剑锋之上,才会是真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