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演系的异类
2004年,7月。
北影,篮球场。 嘭嘭。 火热的身影挥汗如雨,健壮的身体运球如飞。 猛地跳起,来了一个勾手,滞空。 嚓! 球入袋。 “有人找我,有点事,你们玩。” 沈三通招呼一声,走到球场外,脱掉白色的汗衫,露出精壮的肌肉。 “给口水。” 从观战的江依燕,后世的江大建筑师手里接过水,咕咚咕咚灌下去。 “跑奖回来了,奖金够不够路费?”见邢爱那和宁昊两口子来了,沈三通笑问。 “去你的,你就笃定没有什么奖。”邢爱那笑骂。 “《香火》是一部好片,一部好的剧情片故事片。”沈三通漱了漱口,评价道。 《香火》的大致剧情是: 一个破庙里生活落魄,形容猥琐的孤独的年轻和尚。 时值年关,和尚赖以生存的佛像塌了,为了修葺佛像,他开始了漫长的筹钱旅程。 “好片为什么不得奖?”宁昊好奇。 导演拍片上电影节,怎可能没有期待。 结果,就几个野鸡奖。 也就是电影节组织方报销路费,否则真没钱跑。 “部门间的推诿,拆迁,发展中的问题,拜托,这都是现代社会的议题。” 沈三通笑了笑:“你看看贾科长、娄烨这些人弄的电影,就不能有任何现代化的痕迹,在外国评委眼里,你,我,我们,也配谈论现代问题?” “获奖,你就要迎合别人眼里的那个,也就是《小武》那样的。” “我甚至可以预言,现如今那些获奖的第六代导演,他们总会探讨一些现代的议题。” “有些像你的《香火》那样,有些是后现代,比如同性、金融诈骗之类的,我可以肯定的说,原来捧他们的人,立刻会抛弃他们。” 什么? 有发展的问题,有后现代化的问题,有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一些文化冲击...... 你有这些,你还是那个贫穷、落后、丑陋的...... 我们眼中的那个你吗。 之前那些买片的,放在艺术院线长线放映的,哪怕拍的再好,角度再刁钻,甚至很黑,很迎合了,也不行。 因为探讨这些问题本身,就意味着构造的某些印象的破灭。 “你要是想搞文艺片,可以学学贾科长,他是真正的文艺片电影商人,很懂这些,他拍的电影,赚大了。” 沈三通讲了讲文艺片获奖的关键。 人家买片,只买这种,想卖就要有卖的样子,不要扭扭捏捏。 “不愧是导演系最特立独行的学生。” 邢爱那见宁昊面色有些不好看,赶紧岔开话题:“听说,你有一部片子?” “是的,喜剧片,商业片。”沈三通点了点头。 他是重生而来的。 前世因为家里关系,他父母在山影工作,不是很大的领导,但也有一些关系,想让他学影视制作方面。 沈三通不是很喜欢,他喜欢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这四个字,听听。 有一种男人浪漫的感觉,就好像路上看到了一支笔直的树枝。 不拿来玩耍一下,就好像不对劲。 所以,报了土木工程。 正好赶上了这个行业的大扩张,也算见过吃过玩过。 有一天,捏脚劲大了,一下子没缓过来,抽了。 睁开眼,回到了01年,高三上学期。 脑子里还有记忆,因为重生的缘故,各方面硬件加强了。 前世吃过土木的苦,也尝过咸,这辈子想尝尝娱乐圈的味道。 主要是不像再工作之后,从小帅变成大黑胖。 努力了几个月,报了北京电影学院02级导演系。 很牛的,02级国内只录取了六个人,分数要求非常高。 光是分数够还不行,还要有专业要求。 因为父母的关系,有家学熏陶。 上辈子他也是摄影师,爱好。 工作之后本来丢了,08年又捡了起来,懂得都懂。 总之上了北影。 按照他的想法,应该脚踢老谋子,暴打凯子哥,实际情况有些出乎预料。 这个时代老谋子和凯子哥属于非主流,主流是什么? 故事片、文艺片,作者电影,或者是台湾大师电影那一套。 商业片? 俗! 去年老谋子的《英雄》上映,行业内一片骂声,不亲身经历都想不到,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老谋子拿了许多国际大奖,杀穿了文艺片之后拍的商业片,也要如此。 凯子哥好一点,他有一个好爹,大家给面子。 说实话,沈三通挺失望的,仔细想想又觉得合理。 越往前拍电影越是一种特权,不仅是一个职业,也是地位的象征。 他现在的老师,系主任,一个个在北影厂、青年厂有深厚的关系。 很多曾任职厂长,又转到了学院。 有资金支持,拍点故事片,上不上映无所谓,观众喜不喜欢也无所谓。 还能继续拍,有奖项拿,有地位。 为什么要去拍商业片呢,如果拍不好怎么办? 再说了真是商业片起来了,自己的地位圈子怎么办? 这是很简单的利益问题。 至于本土电影产业发展情况,好莱坞电影的入侵,港片大肆倾轧内地电影。 甚至港圈欺负内地人,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别说什么大红明星,就算是鹰皇的杨老板,安乐的蒋老板。 见了他们也要叫一声老师或者主任,这就是地位。 ...... 沈三通认为电影首先为观众服务,对文艺品嗤之以鼻,认为是小圈子自嗨的产物。 不要说之后,就是现在,拍出来的一些文艺片,也只有几个观众。 除了专业相关的学生,有拉片需要。 观众都不看一眼,这样的片子拍出来有意思吗? 作为有过经历的人,这样的态度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也不会说一些让人下不来台的话。 但就算是倾向,也在导演系里面显得格格不入。 ...... “你手里有活吗,没有就来帮帮我,青年厂的指标拿到了,剧本也过审了。” 04年电影不是谁想拍就能拍,哪怕电影追求不一样,沈三通也是北影科班出身。 大三要弄电影实践,花点钱,从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申请指标不难。 “哦,你这运作挺正规的。” 邢爱那接过沈三通的电影项目书。他们两口子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事。 找活嘛,拍《香火》把钱造完了,当然要工作。 没想到沈三通的学生作品,很正规。 火车头电影工作室制作,青年电影制片厂挂名,投资来自于三通娱乐集团,版权所有。 “你真自己投资,两百万,你哪来的钱?”宁昊看了投资额,惊了,你小子是富二代? “他写的书,卖了三百万本了。”江依燕自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