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战略因正确而成功,飞升在即,撕日历(23)(第2页)

 

曹操团队内部出一个的结果,在朝堂只是走一个流程。

 

如果流程出现了问题,被反复阻挠,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要么曹操倒台。

 

要么曹操反过来血洗朝堂。

 

沈三通开场设计这个庙算剧情,是把观众拉入电影之中。

 

大部分观众知道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了,也就是提前剧透结果。

 

沈三通要的是,哪怕知道结果,他也要给观众震撼。

 

用基于现实,动态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活生生的历史。

 

这个庙算结果,也就是战略决策结果,能让观众理解曹操如何失败。

 

战略因正确而成功。

 

战术因成功而正确。

 

赤壁之战的失败,战术失败只是直接原因。

 

在战术失败之前,是战略已经失败了。

 

如果有胜率显示器的话,平定北方曹操的大一统胜率会来到99%,胜局已定。

 

那么这次庙算之后,胜率会在60%到70%波动。

 

凭空掉了三成多接近四成的胜率,因为战略发生了错误。

 

战略发生了错误,不是不会成功,而是会很难成功。

 

沈三通要用这段开场,给观众意料外的惊喜。

 

让观众不由自主的生出,原来是这样的感慨。

 

而且这一段对国人有特攻。

 

中国人,人人都能谈几句历史,谈一谈家国大势,世界局势。

 

庙算议事的严肃氛围,对喜欢宏大叙事的中国人是有爽点加成的。

 

也是当下中皮西骨古装戏里的独一份。

 

曹操开口的第一句话,经过精心设计。

 

表明了沈三通对他电影里,曹操这个人物的态度。

 

沈三通没有明贬曹操,电影里没有明着来,但台词语言反应了他的贬低。

 

观众听到“攘外必先安内”,一下子就会联想到拟人生物常凯申,想到运输大队长。

 

常凯申也许有人喜欢他,但有一个不可能三角。

 

国粉,懂历史,有脑子。

 

恰恰看电影的观众,绝大部分有脑子。曹操在电影中的第一台词,就给了观众一个负面暗示。

 

这句话安在曹操头上,不算冤枉他。

 

曹操为了收复南方,所以匈奴一“投降”,就借坡下驴默认了他们的占领事实。

 

五胡乱华的五胡都在曹操势力范围。

 

当然,沈三通不认为五胡乱华全是曹操的锅。

 

造成五胡乱华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南匈奴内迁是东汉允许的。

 

这些人是东汉封狼居胥的功臣。

 

其次,曹操打仗的时候,这些胡人部落,送了人质又送兵源,也算效力了。

 

当时匈奴不是大问题。

 

没有西晋八王之乱,周边匈奴鲜卑杂胡,不可能成那个气候。

 

只是易中田,再加上媒体鼓噪,当下风潮,鼓吹曹操。

 

还有什么屠杀促进融合,放在德国要直接进监狱,在米国会社会性死亡的怪论,大行其道。

 

哪怕是后世,曹操统一北方却后患无穷的锅,甩的干干净净。

 

沈三通要通过电影,以正视听。

 

曹操绝对要对五胡乱华负有一定责任。

 

说一千道一万。

 

曹操掌握那么多的资源,有那么高的位置,却没有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

 

完成大一统,进一步探索大一统的制度,研究如何避免宦官、外戚干政,如何解决门阀问题。

 

恢复因为连年战乱凋敝的地方,恢复人口,梳理边地异族。

 

这就是曹操的责任。

 

但是他没有完成。

 

曹操别那么浪,稳扎稳打。

 

在有生之年称帝,绝对能建立起比晋朝强大得多的魏朝,能避免汉人遭受五胡乱华的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