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山寨流行的目的,小粉红来源(33)


第403章 山寨流行的目的,小粉红来源(33)

 

一连几天,沈三通在武汉火车站拍戏。

 

突出热闹不吵闹的基调。

 

也许,现实中吵闹,但是电影是有镜头语言的,要抓取代表性的元素。

 

不光如此,沈三通在车厢、车站,布置了许多春节元素。

 

车站里挂着的红灯笼,乘客提着的年货、春联、中国结,包上的兔子挂件,车厢里的细节。

 

用不大但温馨的小物品,把喜庆的气氛烘托出来。

 

瞄准春节档的电影,就要让观众看着舒服,看着不心烦。

 

3月3日。

 

李小鹿过来客串:“你可算想起我了。”

 

沈三通道:“来吧,就等你了。”

 

沈三通望着李小鹿的表演,暗暗点头,演技确实很行。

 

和原版基本一致。

 

徐光头正在打电话,一个壮汉过来,拉开大衣,里面各种手机。

 

李小鹿扮演的小妹则道:“老板,手机很时尚嘛,多少钱买的,要不要换部新的,或者再买一部。”

 

李成功吐槽的“动物园”也保留了下来,符合他的人设。

 

只是去掉了“山寨的吧”这句台词。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

 

这个词一开始在一些媒体和公知嘴里,不是好词。

 

用来嘲讽国内手机、工业品抄袭其他国家的贬义词。

 

随着大众加入,含义迅速被稀释,变成了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山寨文化深深打上了创新、产品智慧的烙印。

 

由一个贬义词,变成了带有娱乐属性的搞笑中性词。

 

很多词语有相似的经历,比如“小粉红”。

 

一开始是一些人造出来的污名化词汇,随着大众加入,把原有的污名化含义稀释了。

 

山寨的贬义含义,沈三通看来,往小了说,是打压东大工业品的价格,往大了说,是贬低东大在国际产业链分工的话语权、产品议价。

 

不是沈三通魔怔,也不是他阴谋论。

 

越是含义越丰富的词,所含有的特征就越明显。

 

“小粉红”的贬义用法,一看就不是正常的国人弄出来的。

 

红色。

 

无论是民俗,还是严肃场合,都是一个很好的颜色,很喜庆的颜色。

 

粉红。

 

在代表颜色的名词之外,作为引申的象征,并不含有贬义。

 

女的穿粉很可爱,男的穿粉有些闷骚。

 

习惯性的用法没有贬义的。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地方,把红色贬义化、污名化

 

特征过于鲜明,很容易找出贬义“小粉红”这个词的群体。

 

弯岛那边,也有一些是港岛,以及大陆这边的自恨、殖人。

 

百分百是这个群体。

 

就像能通过人说话带有的口音,确定是哪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