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不帮港片,主旋律品牌化(23)(第2页)

 

今年变得兴趣寥寥。

 

不只是韩三瓶被教育,沈三通自己也被教育。

 

掺和《投名状》,陈克辛更能坑。

 

掺和《南京》,也闹的不新鲜。

 

事教人一教就会。

 

不想掺和港片。

 

港圈要衰落了,为什么要去帮它

 

而且大概率还会惹得一身骚。

 

用嘉和来进行试验,锻炼团队

 

何必舍近求远。

 

有那个金钱和精力,不如扶持大陆导演多拍几部电影。

 

而且港圈抱团的情况,各种协会,还有电影委员会,使绊子能坑死他。

 

金像奖更不会对他开放,大概是用这玩意吊着他,驯化他。

 

所以半年禁售期一到,他就开始陆续抛售嘉和股票。

 

外界各种揣测,他连正面回应也懒得回应,只在网上说了一下。就是有网友问他为何抛售嘉和股票,不想买了吗

 

沈三通就回复了:我很爱港片,但是最近,有些滤镜破碎。有点不想买了。

 

网友纷纷猜测他因为什么滤镜破碎。

 

沈三通期待韩三瓶问不买嘉和的原因。

 

他好看看领导有没有欣赏摄影展。

 

很好奇!

 

可惜,韩三瓶没问,说起了他的一个想法:“明年是我们重要时间节点,六十周年,我想弄一部献礼片。”

 

韩三瓶说了一下:“我打算自己来,港岛电影人靠不住,内地这边,你也知道什么样。”

 

“一方面是确实要做,另一方面我试试能不能弄出一个题材出来。”

 

韩三瓶对主旋律有情节,说起了兴致勃勃:“我很崇拜主席。”

 

“91年的时候,我编、导了反映主席1947年东渡黄河到1975年会见米国统领尼克松的女儿,30年的生活片断的故事片。”

 

“当年在北影厂当厂长,我组织生产了《孔繁森》《民警故事》《张思德》。”

 

“很多人觉得主旋律不好看,其实拍好了一样好看,观众反应也很热烈。”

 

“现在市场化了,我想将主旋律影片品牌化。”

 

沈三通道:“新中国的历史激荡人心,能好好发掘出来,照着拍就不会差。”

 

前世他也觉得把主旋律,尤其《建国大业》找那么多明星,不要钱参演,上映了还收钱,价格更贵,跟着吐槽了一番。

 

现在来看,至少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把主旋律题材弄成了电影品牌。

 

能赚钱才有人拍,至少比没人拍强。

 

韩三瓶倒是没沈三通那么自信:“我在想观众接受问题,这些历史拍起来是不能改动的,对于观众来说没有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