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和杨密做好兄弟


第523章 和杨密做好兄弟

 

沈三通带着剧组飞回国内。

 

《泰囧》只剩下国内戏,相比国外很少,公司场景在三通大厦取景。

 

范兵兵过来客串。

 

聊起圈内话题。

 

她啧啧称奇:“《南京》和《拉贝日记》制片方,打的挺厉害。”

 

沈三通又一次开了眼:“同期,题材又相同,《拉贝》还是华夷操作的,撒黑稿很正常。”

 

陆钏大佐眼下是较为进步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陆钏大佐锐评了《拉贝》这部戏,还有这个人。

 

在《南京》中给拉贝的秘书设计的是负面角色,罕见。

 

陆钏接受采访表示,“进入东大人视野的只有德子人救了东大人,对我们不是好事,难道下一次也祈求出现救世主”

 

又说,“在拉贝日记中有本子人找妓女的事,只有一句话。”

 

“忽然意识到,人是有立场的,再怎么帮我们,他也是德子人,不会站在我们立场上。”

 

“如果只记得德子人救了人,这对死去的人是不公平的。”

 

“辛德勒是作为犹的对立面来拯救他们,但拉贝不是,他是纳催,是第三方,不是当事人,大屠杀之后两周就带着二十箱文物颠簸,仔细看日记,过节他还吃火鸡,和辛德勒没法比。”

 

“《拉贝》是德子人给自己拍的主旋律,在经济危机下重新在欧洲给德子树立形象,我觉得是侵占国人公众记忆。”

 

陆钏和记者争论拉贝功劳,“拉贝救了20万国人,你哪只眼睛看到的,那是本子人觉得杀掉30万后没必要再杀,所以才让20万人活了下来。”

 

“大屠杀,归根结底是东大和本子的事,拉贝有份,但半道走了,而且中华民族多少年起起伏伏,哪次是外国人救了我们”

 

“如今《拉贝》要树立德子是救世主,要让我们在纳催旗下受庇护,末了你还要为你的感恩付钱,你每六十块钱的票钱,一半要去德子,所以我不会在东大电影院里看,我可能会买碟。”

 

最后一句话说明,陆钏大佐贬低《拉贝》,主要是票房大战。

 

“你要不要评价这两部”范兵兵问,沈三通对这类话题很活跃。

 

沈三通摇头:“都是妖魔鬼怪,我评价个屁。”

 

“《拉贝》这部戏,原型也许有可取之处,但还真就是陆钏所说那样,是为了让我们感恩。”

 

“至于陆钏,也好不了哪去,拿慰安妇来炒作。”

 

范兵兵:“非要你选一部呢”

 

沈三通:“为什么非要选,都不咋地,我就不能不选吗”

 

范兵兵:“观众现在进电影院,必须要选,你为什么不能选”

 

沈三通:“这就是悲哀之处,观众要在坏的当中,选一个次坏的,太可怜了。”

 

“而且这部戏背后各有力量在推动,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大概也是谁的钩子,要制造某种舆论,为一些势力说话。”

 

对手一个个都是拟人玩意。

 

沈三通的戏想不火都难。

 

真要说,陆钏《南京》还算可以。

 

他只是菜,不算坏。

 

《南京》这部戏,陆钏和本子联系不深,他就是掌握不住,抄了《辛德勒名单》,弄得一个本子兵忏悔的如同辛德勒。

 

当然,本子影响肯定有,别说现在,以后也有影响。

 

这是整体风气的问题,就是这个风气。

 

后来陆钏的《王的盛宴》,也是说东大找不到古代兵甲,要去本子找。

 

潜意识里,看轻自己的民族,似乎他自己不是东大人。

 

但总的来说,陆钏还是东大立场的导演。

 

只是陆钏没有自己的东西,就是一个容器。

 

《寻枪》的时候装的是姜闻的东西;

 

《可可西里》装的是另一个纪录片《我和藏羚羊》的东西;

 

《南京》装的是《辛德勒名单》。

 

以后的电影也都是一样,陆钏受什么样的影响,装的就是什么东西。

 

或者说抄什么,就是什么。

 

而且还比较外向,《鬼吹灯》,水平甩了他几条街的小说,陆钏看不上,根本不尊重人家原著,抄都不会抄。

 

《九层妖塔》上映之后,张牧野(笔名“天下霸唱”),直接提告了,侵犯了著作权。

 

这里的侵犯,不是没买版权,而是改的太差了。

 

天下霸唱认为电影《九层妖塔》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故事背景均与原著相差甚远。

 

超出了法律允许的必要的改动范围,社会评价极低,构成对原著的歪曲和篡改。

 

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