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自有观众为我加冕
第600章 自有观众为我加冕
沈三通骂张一谋、张伟评也就是当面。
不能公开批评。
张一谋是前辈,东大没有本子和棒子变态的前后辈文化,却也有着尊老思想。
作为导演,张一谋艺术片、商业片不同时代,全部有显著成就,何况还有奥运开幕式的贡献。
不是沈三通的意见对,他就是正确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沈三通有时也会自我怀疑,到底谁才有问题。
也许观众真的只是喜欢他的电影,而不是喜欢电影里的观点。
沈三通也是正常人,需要交流和倾诉,陈澈希算是不错交流对象,有一定视野。
前世《金陵十三钗》连个奥斯卡提名都没有,这一世有所改变,他认为最多有个提名,依然不可能获奖。
沈三通的判断自有依据:“现在旗国和欧萌不好过,东西方矛盾取代了欧美矛盾,两者在针对我们,尤其是舆论方面,脚步一致。”
“g2知道吗,是要把我们塑造成恶霸形象,《金陵十三钗》舔的很用力不假,但是方向全错了。”
陈澈希说:“照你这么说,我感觉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沈三通笑了笑:“确实这样,比如我们真要是恶霸,他们又会受不了。处在上升期的我们,多少人渴望建功立业。”
“它们要求我们形象上是恶霸,又不能是真的恶霸,在行为上必须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任由他们掠夺。”
“这也是我有所纠结的原因,满足这个要求,单纯野兽不行,只有太监皇帝比较符合,别管太监没有继承人怎么做皇帝,合不合理不重要,至少这个最能满足外面需要。”
“《金陵十三钗》是上个版本的方向,也就是我们是娘们,阴柔,需要西方征服,他们是阳刚的,源头是崩溃论。”
“现在都威胁论了。版本已经更新换代,而张一谋还在遵循着过去的经验。”
“大方向上,只有一个口子,旗国引导拍摄大屠杀题材,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了历史,破坏和本子合作。”
“可是犹有自己的诉求,二战的苦难同情分,他们是要独占的。会把口子堵上。”
“其实张一谋再拍个《英雄》要比《金陵十三钗》希望大,让赵高来当皇帝,叫做《大太监皇帝赵高》。”
“把我们当时的历史最优选择,大一统的文化瑰宝,完全亵渎掉,乖戾凶厉些,洒下钱公关,拿奖不是很难。”
沈三通不制作前世拿过外国大奖的影片,是心里没有侥幸。
旗国自己拍可以获奖,别的国家的导演拍可以获奖,可是轮到东大人拍,那就获不了奖。
人家给的口子,要求是很硬性的,而且口子会越来越窄。
地主家也没有存粮了。
陈澈希两眼无神:“电影呢,艺术呢”
疯了,艺术理念破灭了都,作为演员难免有些文青思想。
现在感觉艺术一败涂地。
按照沈三通的说法,获奖因素里,没有电影,没有艺术,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刻板印象,以及意识形态上的要求。
电影不能说不重要,而是在次要位置。
只要有一部戏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迎合了旗国的某种需要,很容易得奖,反之拍的再好,也和奖项无缘。
陈澈希沉默良久,回过神:“要我们成为‘坏人’,但是又要我们‘好人’,这什么要求,有这么傻吗”
沈三通说:“一直如此。他们要把我们工业转出去,弄出了tpp,不就是假设我们不咬人吗,做成了我们也不会反抗,所以要把工业从我们家里转移到我们家门口。”
“.还真是。”陈澈希沉默了。
这个她也没考虑过,只是简单听说贸易摩擦。
想一想还真是。
这是完全不相信东大陆军的实力。
把工业给撅了,多少人没有饭碗,怎么可能坐以待毙
这种行为逻辑本身就不可持续,从一开始就是自相矛盾的。
沈三通说:“明白做狗的不容易了吧”
“不只是张一谋,六代也是一样,拍什么城市发展问题、金融诈骗、同性,自以为是舔,但是人家不接受这种角度。”
“《金陵十三钗》我们觉得很恶心,外面也会有人觉得恶心,认为你张一谋是不是灌迷魂汤,你还是崩溃论那一套,你是来忽悠我们的。”
沈三通不是要赢赢赢,而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筹码变多了以后,很多不利的事也能化为有利。
张一谋这类人最大问题是过分看低自己。
他们这些人,就和某些人认为10年《阿凡达》之前,好莱坞从没看得起东大电影市场一样。
无限自我贬低。
事实上越是自我贬低,别人越没有必要拉拢让利。
张一谋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他最多是摇尾巴,没到跪的地步,当年也刚过戛纳。
关键是东大在快速发展,西方不捧他,东方可以捧他。
国际影响力又不只是西方有,东方也可以办会议,带着他一块。
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他的获奖成绩冠绝亚洲,更是碾压本子、棒子,这就是事实。
不管当年欧洲怎么想的,动机如何,事实就是如此。
张一谋要是利用自己国际影响力搞搞事,奥斯卡什么的会有人想办法给他运作。
哪怕是为了让他回到之前的位置,不要那么“极端”站在东大这边。
这就是统战价值。
奥斯卡不一定百分之百,欧洲三大是有可能驯服的。
有奶便是娘,随着东大资本崛起,三大电影节,砸出来的奖多了,奥斯卡也能砸啊。
张一谋跟着牵线搭桥,贾章科这种尚能做起一个电影节,何况张一谋
成为链接欧美电影艺术和东大的窗口,到时候就是欧洲电影人的大爹,旗国独立电影人的大爹。
统战价值蹭蹭的涨。
到了这一步,奥斯卡几乎百分百了,甚至能试试最佳导演,拿不到最佳导演,终身成就也会给他,而且是客客气气的给他。
可惜,张一谋看低了自己。
不说对外展现的国家形象如何,东大没怎么脆弱,当国力往上走,哪怕是异议者,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受害最大的是他自己,《长城》与其说偶然,不如说必然,他自己选的。
有东大资本和市场加持,自己也有咖位,连个剪辑权都不争,“温顺”到了这个地步。
给不给好处都这样,为什么要给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