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规则制定者,窒息的张一谋


第603章 规则制定者,窒息的张一谋

 

明乐渝是80后娱乐记者,直播结束后,立刻去找录播,反复观看,拆解分析。

 

每一句都是热点!

 

“真敢说!”明乐渝看了好几遍,心里依然震撼。

 

沈三通的“敢说”,是真的敢于向利益群体挥刀的那种敢。

 

作为娱乐记者,他当然了解这个圈子。

 

娱乐圈向来讲究和光同尘,高情商。

 

无论什么原因,无论谁对谁错占不占理,把圈子内部的事,捅到公众层面,会遭到所有人的排斥。

 

原因无他,大家全都是一屁股屎,谁也不干净。

 

沈三通完全是异类,《赤壁》、《叶问》、《色戒》,从吴语森、陈克辛、李铵,经历大小会战不可计数。

 

现在,轮到了《金陵十三钗》和张一谋。

 

而且沈三通有个特点,他炮轰谁,从不编故事,也不从私生活角度说别人,不听墙角,也没有闭源情报。

 

真沈开源。

 

不只是技术开源,骂人也开源。

 

把摆在台面的,想查都能查的信息,进行梳理。

 

早年羽翼未丰之时,因为《赤壁》和吴语森争斗,也没有进行人身攻击,只是把对方好莱坞履历数了数。

 

沈三通说的话,经得起审视。

 

多年后发现,吴语森确实就那样。

 

明乐渝不觉得沈三通是好人,私生活不咋地,但是在娱乐圈确实没有乱七八糟的事。

 

没听过他利用手头项目和地位潜规则的,反而每年因为潜规则处理很多内部人员。

 

三通娱乐规矩最为严格,沈三通的戏尤其如此。

 

明乐渝自己也喜欢沈三通的电影,看的舒服。

 

对于《金陵十三钗》的评价,他也赞同。

 

想着,有同事过来提醒:“主编叫你。”

 

进了主编办公室,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招了招手:“小明啊,你负责三通娱乐方面是不是”

 

“是。”明乐渝明白这是来活了。

 

“好。”

 

“我马上写篇黑稿。”

 

“你放心吧,交给我。”

 

“从私生活入手。不过不能署我名,我怕被告。”

 

原来是黑沈三通,他最擅长了!

 

喜欢归喜欢,赞同归赞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再说了,作为工作多年的小白领,明乐渝可不会和沈三通这个大老板共情。

 

卫杰是名电影爱好者,义愤填膺在天涯影视板块和豆瓣小组吐槽。

 

洞天

 

那是沈三通影迷大本营,不去也罢。

 

“沈三通赤裸裸的唯市场论调,眼里没有任何一点电影艺术,看不到《金陵十三钗》人性吗”

 

卫杰绞尽脑汁码了好几百字,发现帖子很快沉了。

 

不是没有讨论,而是讨论的人太多。

 

看了看,论坛版面基本都是沈三通炮轰《金陵十三钗》和张一谋的讨论。

 

屠版!

 

最多的一个帖子已经好几千楼。

 

沈三通支持者、沈三通反对者以及来历不明的各路水军,打的大道都磨灭了!

 

沈三通有几年没有评价圈内的人和事,再加上评价的是张一谋和《金陵十三钗》,还在上映呢,热度爆炸。

 

主要是沈三通太狠了。

 

直播内容,看着很正常。

 

沈三通批评国产文艺片普遍缺乏“爱与温暖”,更多聚焦于解构、撕裂等冰冷情绪。

 

而好莱坞文艺片,如《阿甘正传》,则通过积极叙事弥合社会矛盾,兼具票房与社会效益。

 

沈三通呼吁中国电影从业者学习好莱坞的创作思路,但反对盲目追逐国际奖项,如奥斯卡欧洲电影节,强调应先建立本土市场标准,避免被西方叙事框架束缚。

 

听着,很正常!

 

然而温和只是表面。

 

看似探讨文艺片困境,实则刀刀见血。

 

沈三通没有直接点名批评《金陵十三钗》,但通过分析张一谋的创作路径,指出其作品长期迎合西方对东方的“传统-现代”刻板叙事,通过静止的历史观和符号化表达满足西方的“教师爷心态”。

 

将张一谋钉上“文化附庸”的耻辱柱。

 

更是尖锐指出,张一谋的“传统-现代”框架本质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变种。

 

电影中的东方永远停滞在“高粱地”,而西方则是救赎的“蔚蓝色”。

 

这种叙事让西方电影节如获至宝,却让本土文化沦为陪衬。

 

这类电影虽在国际获奖,却消解了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导致文艺片内核空洞。

 

刀刀见血!

 

沈三通对旧秩序的全面宣战。

 

通过直播的方式,和观众实现直接沟通,将电影艺术推到了大众层面,掀起对文艺片叙事框架的反思。

 

放在二十年,甚至十年前,哪怕有人质疑,也没有渠道。

 

报纸对于这种论调根本不报道,放在网上反而会被指责阴谋论。

 

沈三通采取的方式,以及他的身份,让这种讨论摆在了台面上。

 

因为沈三通足以代表中国电影!

 

这不是抽象的形容,而是基于事实的陈述。

 

11年,国产片票房,三通娱乐不是半壁江山,犹在半壁之上。

 

全年入账87亿,相比于去年增加了38%,占总票房34.5%,国产片的65%。

 

剩下的其他国产片才四十多亿,只有三通娱乐的一半。

 

好莱坞大踏步进来,说明了两点,一个是国产电影很弱,另一个好莱坞也没有这么强。

 

让东大观众欣赏好莱坞大片很简单。

 

但是让观众匍匐

 

拜托,这个做不到。

 

所以好莱坞电影票房是有天板的,好莱坞没法激发观众的最大共情。

 

只有国产电影能够达到,至少三通娱乐达到了。

 

《狼牙》凭借长期放映突破二十亿票房大关,创下惊人纪录,一举打破《阿凡达》的票房神话。

 

《阿凡达》的记录是在平均票价90元创下的,bj、上海等大城市的iax票价在150元人民币左右,而普通3d票价也在80-100元之间,普通2d票价则在50-70元之间。

 

只论观影人次,《泰囧》《盗梦》都超过了《阿凡达》。

 

但是三通娱乐的戏平均票价不到《阿凡达》一半,《阿凡达》可以高价收割,三通娱乐作为本土公司,不可能这样做。

 

直到《狼牙》横空出世,《狼牙》以五千万观影人次碾压《阿凡达》,近乎双倍于后者。

 

不过,这不能说三通娱乐天下无敌。

 

三通娱乐的成绩主要依赖于爆款电影和主场优势。

 

《狼牙》《李世民》《囧途3》三部戏加一块45亿,相当于三通娱乐自家总票房的一半多,尽显赢者通吃的本色,票房分布并不均衡。

 

当然了,三通娱乐的不足,只有三通娱乐自己能这样说。

 

三部戏相当于其他国产片的总和,不客气的说,其他影视公司真是臭鱼烂虾。

 

宛如两个时代!

 

三通娱乐占国产片票房六成以上,赋予了沈三通代表了电影行业的成绩,并且成色十足。

 

代表影视民营公司,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法性绝对足够。

 

如此,也让沈三通批评《金陵十三钗》能批的动。

 

毕竟《金陵十三钗》是新画面出品,张一谋导演。

 

民营公司领域,华易对于电影的贡献也比不过新画面。

 

张一谋更是文艺时代和商业时代两开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