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规则制定者,窒息的张一谋(第3页)

 

青年导演论坛。

 

类似的论坛很多,每个月都有很多,有事没事就组织开一个。

 

一群失意或者得意的导演聚在一块,一般来说得意的导演特别喜欢参加。

 

青年导演,再加上电影专家,讨论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如何发展,给中国电影把脉。

 

所谓青年,基本30往上,40岁50岁的也有,毕竟拍电影是大后期工作。

 

最近两三年,出现了不少30岁以下的电影导演。

 

往往成绩不错,特别爱装逼,每次都能和文艺学院派吵起来。

 

青年导演交流的会场,很容易成为了三通娱乐系,和文艺逼学院派的战场。

 

一般来说,文艺逼不堪一击。

 

因为他们主要诉求是要求国家强制“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文艺片院线”,要求直接拨款给“优秀电影人”。

 

然后不许过问题材、内容,给出的理由都是“不能让中国好电影死绝了”。

 

每次都能被三通娱乐系的导演喷死,一句话杀死比赛,用的是沈三通在《超市》首映礼的那句话“被包养谈什么独立人格”。

 

这一次,又吵了起来。

 

娄叶愤然拍桌:“岂有此理!沈三通眼里只有铜臭味,丝毫见不到人性和艺术。”

 

王然也拍了桌子:“你个被髪国电影商包养的蠢货,也配评价沈导!”

 

圈外人不懂,圈内人谁不知道娄叶的情况。

 

这个事娄叶自己觉得很光荣,也没想着隐瞒。

 

标榜为自己拍电影不在乎市场,有人付钱,自己搞的才是艺术。

 

要是有几个媒体复读,还真能迷惑人。

 

特别电影圈,别看一个个满嘴艺术,其实利益看的特别重。

 

笑贫不笑娼。

 

娄叶这种找到髪国电影商包养的,至少有人包养。

 

和贾章科一样,能通过艺术电影大赚特赚。

 

一些贾章科支持者甚至与有荣焉,对此津津乐道。

 

全然不见鄙视商业电影过于重视市场的样子。

 

就是这副嘴脸。

 

很矛盾,但是莫名的自洽。

 

给观众提供快乐和消遣赚钱,不行。

 

通过刻板印象,跪下来,给欧美观众消遣,很行!

 

很丑陋。

 

只是这几年圈内风气变了,

 

王然属于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一部《失恋33天》进阶亿元大导演行列,加上续集已是十亿大导了。

 

固然是烂俗喜剧,王然也被视为冯裤子第二,冯氏小品喜剧接班人。

 

但有了成绩自然会要求各种地位。

 

沈三通就是所有三通娱乐系的头子,名誉不只是自己的,也是跟随者的。

 

岂能容娄叶在此放肆!

 

沈三通对《金陵十三钗》的炮轰引发多方窥伺。

 

不少势力都在观察。

 

史密斯专员亦在观察,他敏锐嗅到危险:“不好啊,沈三通影响力这么强了吗”

 

感觉很不对劲。

 

权势需以铁腕彰显,史密斯专员此前没有个比对概念。

 

这些年沈三通很少针对业内人,都是和某个概念对决。

 

这一次,炮轰了《金陵十三钗》,威能尽显。

 

水温不对。

 

主要是整体平静,这就不好,掀不起风浪。

 

“《金陵十三钗》应该给个奖。”

 

史密斯专员想着,大概率觉得不可能。

 

帝国内部的事他没法决定,奥斯卡评委选票也寄出了。

 

而且今年韦恩斯坦推了一部《艺术家》,黑白电影,题材也好,哈维在好莱坞艺术片的地位毋庸置疑,统治级。

 

不过史密斯专员认为应该会给提名,他叫来助手:“集中攻击张一谋。”

 

是的,他不仅不为张一谋说话,还要反过来进一步批评。

 

制造一种窒息感,内部没有生存空间,然后他再想办法从外部给出空气。

 

有可能将之笼络下来。

 

之前没有机会,哪怕很多人批判张一谋农民,但没有实际压力。

 

这一次不同,沈三通真正挤压了张一谋。

 

1月9日。

 

张一谋观察了快一周的风向,问付露露:“我记得明天有中影举办的导演座谈会”

 

一月初这个时间点,座谈会是真不少。

 

只是以往张一谋一般不参加,何况现在出了这档子事。

 

付露露很意外,这些天一直陪在张一谋身边,翻了翻日程表:“是。”

 

张一谋说:“我明天也会到。”

 

张末得知老爹要去座谈会,过来劝:“爸,你现在最好不要露面,万一遇到愣头青呢”

 

不知轻重的年轻导演,真有可能让张一谋下不来台。

 

张一谋摇头:“该做个回应,不能拖。”

 

《金陵十三钗》有硬伤。

 

一个是不该拍床戏,也不该营销床戏。

 

停留在艺术表达,哪怕叙事有问题,也不到那个程度。

 

另一个是作为商业片,消解严肃题材,号称六亿投资的噱头,实际上战争场面只有敷衍的几分钟的敷衍,完全沦为了消费民族苦难的商业作秀。

 

沈三通炮轰后,立刻让这两个缺点无法掩盖,暴露无疑。

 

快一周过去,不断发酵,张一谋也在观望,却发现对他很不利。

 

公众层面有大量的争吵,但都是浮于表面,撼动不了这两个点。

 

再不回应,奥运会的口碑都要败掉了。

 

“都怪张伟评,连这个事都处理不好,没有他要炒作床戏,各种炒作也不会这样。”张末愤愤不平:“爸,你就别和他合作了!”

 

张一谋神色一动,却说:“这事你别管。”

 

晚上。

 

张一谋接到一通电话。

 

看了看是跨洋的,聊了聊对方的戏,pai的人生。

 

又聊起了近况,李铵苦笑关心道:“要不要我出来帮你说话,你定要小心,沈三通不好对付。”

 

“谈不上对付二字。”

 

张一谋皱了皱眉:“我和他没有仇,终归是电影理念的一些分歧。”

 

李铵说:“是啊,可是他总是会给人扣上重重的帽子。”

 

张一谋结束了通话,婉拒道:“多谢了,我自己会处理的。”

 

想起沈三通提到过的《卧虎藏龙》和《英雄》,《色戒》和《金陵十三钗》的关系,再结合李铵恰到好处的电话,有些沉默。

 

看了看夜色,这边已经天黑,张一谋感觉到了冷意。

 

洛杉矶冬令时晚16小时,那边凌晨两点多。

 

这个时候打电话,能看出来李铵确实恨上了沈三通。

 

张一谋经过太多风浪,越是不好做决定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做决定。

 

早已过了被情绪支配的年纪,也不是对抗性格,人心隔肚皮,难说后面藏着什么。

 

思绪飞转,张一谋飘回了自己身上。

 

他确实有问题。

 

商业运作是张伟评的错,艺术这方面就是他的错了,不该踏过那条线。

 

“之前从未踏过去。”

 

沈三通的三通娱乐占国产片65%票房,《狼牙》力压好莱坞大片,以数据为刃、以内容为盾,将他的“艺术”和张伟评的“商业”同时拉到了泥地。

 

想到这,张一谋再次苦笑。

 

沈三通这样的人,是没法对抗的,因为这死孩子,真不怕沾一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