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马月猴年

第2909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第2页)

 西域之事虽然震动长安,斐潜也领兵到了这里,即将展开对于西域联军的征伐,但是并不代表着马上就能见到成效,也不是说打败了西域联军,西域就可以恢复一切。


 在斐潜离开了长安之后,虽说将注意力主要放在了西域,但是同样也没有放松对于长安以及更远之处,山东的变化。


 长安城中,虽然大部分的人都在咒骂吕布等人的无能,但是实际上他们并非是真的觉得吕布魏续等人的罪行就有多么大的问题,而是担心西域的乱局会绵延影响到了长安地区,会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已。


 大汉作为一个存在了三四百年的王朝,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是很难以改变的。


 大汉的统治,自有其法度。虽然经过历代大汉皇帝一以贯之的折腾,其统治的基石已经是摇摇欲坠,纷乱得不成模样,但指望一个人,或是说一代人就能改变整个大汉,无疑是一种奢望。


 就像是曹丕,或是司马。


 历史上曹丕以为他改变了,其实一点都没有变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字。司马呢,相对好一些,他不仅是换了名头,还将司马家的人到处派发,试图以此来改变大汉郡县制度的结构,维护司马家的统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反而埋葬了司马氏的未来。


 想要改变,必须要有一群人,而且是认同统一和同一架构的这么一群人。


 如果说斐潜和李儒,贾诩等这些人是站在较为靠前的一拨人,那么吕布等就是相对于在队列之中,比较偏后面的人了。对于吕布这样的人,并不能以大清洗为主,否则的话原本就算是大汉的少数派了,越清洗,到了后期,要么就是人越来越少,要么就是免疫消炎药的病毒会越来越多。


 大汉的这些世家士族,地方豪强,官僚体系,谁的智商其实都不算是差的,虽然说不至于像是圣斗士一样第二遍的招式就没有用,但是经历多了摔坑里面就会有经验教训,搞不好就开始天天装成自己人的样子,极难分辨。


 斐潜引军西进,故意露出了长安空门,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引诱的意思。


 在潼关和武关之处,留着的武将不是太有名望——魏延黑着脸表示不服,但当下太史慈的名头是比魏延要大得多,并且魏延主要的战功是山林步卒作战,并没有拿的出手的骑兵战役,所以对于山东之人而言,魏延显然是不如太史慈更有威慑力的。


 同样的,朱灵和廖化,也基本上不见名号。有上帝视角的,当然会觉得这两个人也不简单,但是山东之内有几个人会料到这两个人也是斐潜留下的暗手?


 或许只有顶尖的那么几个人……


 『北上之策,定为郭奉孝所献!』贾诩捋着胡须,眯着眼,『此子谨慎非常,偏又是胆大心细,可惜当年……』


 贾诩看了斐潜一眼。


 斐潜笑笑。


 若说最为知晓长安三辅虚实之人,那就是郭嘉了。


 贾诩的意思,就是之前斐潜放跑了郭嘉,不过贾诩也是知道放走郭嘉其实也有大战略方面上的考量,就像是历史上的曹操故意放跑了刘备和关羽一样,从短期来看似乎受损,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也是历史上后来曹操在北地能够迅速安定下来,开发河东作为屯田的一个重要因素。


 拉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不仅是伟人的名言,更是历史上实践出来的真理。


 『此策亦可破之。于许县附近散布传言,说曹丞相已与主公盟约即可……』贾诩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微微瞄了斐潜一眼,细长眼眸之中精光若隐若现,『重点是看赵子龙将军……』


 斐潜摸着胡须,沉默着点了点头。


 贾诩的计策,向来都是够毒的。


 斐潜在长安一带势大,山东必然是惶恐不安。


 闲得蛋疼的山东士族子弟,必然会因此对于此种情况叽叽歪歪,对时局大发议论,挥斥方遒。可是这些家伙未必能够知道时局的实际情况,往往凭借着一知半解,就是瞎人摸象。


 所以曹操北上,原本是为了拉扯斐潜,并且准备釜底抽薪的绝杀之策,有可能就被贾诩这样派人传言一搞,则是变成了曹操准备媾和,胆怯避战的罪证。


 不怕?


 不怕为什么跑?


 这就像是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一样,逻辑自洽,完全合理。


 当然,曹操用的也同样是攻心的策略……


 贾诩指出关键点,就是赵云。


 历史上的赵云是忠心耿耿,那么现在的赵云呢?


 这一道的考题,不仅是在赵云面前,同样也在斐潜的面前……


 ……(o′?□?`o)……


 西域联军。


 『汉人的援军在哪?』


 塔克萨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汉人已经派出了斥候,我们的儿郎和他们交手了!』一名西域邦国的将领说道,『他们肯定已经是出发了,就算是没有出发也就这两天的事情……』


 『那我们是去打汉人的援军,还是继续攻汉人的军寨?』另外一个西域邦国将领说道,『这几天我们的人死了很多,要是不能提振一下士气,恐怕是……』


 西域联军原本就不是以正规军为主,士气本身就不高,原本以为可以速推军寨,可是计划虽美,实际上效果很差,结果自然是垂头丧气,提不起多少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