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超凶凶书山有路秦为静

第340章 朝堂定策展雄图(第3页)

 晨曦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晁雄征的脸上,为他棱角分明的面庞镀上一层金光。

 他一夜未眠,眼中却不见丝毫疲惫,反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今日,他要做一件大事,一件足以震动朝野的大事!

 早朝的钟声响起,沉闷的声响在宫殿中回荡,如同敲击在每个人心头。

 百官鱼贯而入,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

 晁盖高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过群臣,一股帝王之威弥漫开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尖细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寂。

 晁雄征深吸一口气,一步踏出,朗声道:“父皇,儿臣有本要奏!”他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在大殿内回荡,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准奏。”晁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儿臣奏请,将黄潜善以叛国罪论处,斩首示众,并将其罪行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城门,以儆效尤!”晁雄征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击在众臣的心头。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众臣面面相觑,黄潜善虽然在朝中名声不佳,但罪不至死,更何况是叛国罪!

 晁盖的脸色也微微一变,眉头紧锁,沉声问道:“太子,你可有确凿的证据?”

 晁雄征毫不犹豫地答道:“儿臣手中掌握着黄潜善勾结辽国,私通敌寇,出卖国家利益的确凿证据!他不仅私吞贡品,延误战机,更是暗中向辽国泄露我朝军事机密,致使我军屡次战败,损失惨重!如此罪行,罄竹难书,岂能容他逍遥法外!”

 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叠厚厚的文书,呈递给晁盖,“父皇请过目。”

 晁盖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

 随着他一页页地翻看,脸色也越来越阴沉,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

 大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众臣都屏住呼吸,紧张地注视着晁盖,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

 良久,晁盖合上文书,猛地一拍龙椅,怒吼道:“黄潜善,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黄潜善早已吓得面如土色,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皇上饶命!皇上饶命!臣冤枉啊!”

 晁盖怒视着他,厉声道:“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狡辩!来人,将黄潜善拖出去,斩首示众!”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黄潜善的哭喊声在大殿内回荡,却无人理会。

 两名侍卫上前,将早已瘫软在地的黄潜善拖了出去。

 晁雄征看着黄潜善被拖走的身影,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无尽的冷意。

 对于这种卖国求荣的奸臣,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要奏。”晁雄征再次开口,他的声音依旧沉稳而有力。

 “讲。”晁盖的声音中依然带着一丝怒气。

 “儿臣以为,仅仅处死黄潜善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以此为戒,警示后人。”晁雄征顿了顿,继续说道,“儿臣请求,将晁氏家训刻于石碑之上,与黄潜善的罪状一同立于城门,让世人铭记,忠君爱国,才是为臣之道!”

 晁盖闻言,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准奏。”

 晁雄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不仅除掉了黄潜善这个奸臣,还借此机会,将晁氏家训公之于众,提升了晁家的声望和影响力。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晁雄征略带迟疑地说道。

 晁盖见他神色凝重,心中也有些好奇,便说道:“但说无妨。”

 晁雄征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儿臣近日夜观天象,发现北方有异星出现,恐有不祥之兆。儿臣担心,未来我大宋将面临更大的威胁,那便是来自北方的蒙古部落。”

 此言一出,大殿内再次一片哗然。

 蒙古?

 那是什么地方?

 大多数官员都闻所未闻,更不知道这个地方会对大宋构成什么威胁。

 林冲、吴用等人却脸色大变,他们曾经听闻过北方草原上蒙古部落的骁勇善战,但从未想过,这个部落会成为大宋的威胁。

 那些新近归顺的官员更是难以置信地看着晁雄征,他们不明白,太子为何会突然提到一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部落。

 晁盖也是一脸疑惑,问道:“太子,这蒙古部落,究竟是何方神圣?”

 晁雄征环视众人,沉声说道:“蒙古,乃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野心勃勃。虽然他们如今内部纷争不断,尚未形成统一的势力,但儿臣担心,一旦他们统一起来,必将成为我大宋的心腹大患!”

 他的话让林冲等人遍体生寒,一股深深的恐惧感涌上心头。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武将,深知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可怕之处。

 “这……”晁盖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太子所言,可是当真?”

 晁雄征语气坚定地说道:“儿臣不敢妄言,还请父皇早做准备,以防万一。”

 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沉默,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太子,你如何得知这蒙古部落之事?”吴用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不安。

 晁雄征神秘一笑,“吴相,有些事情,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