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848年维也纳公约(第3页)

“托克维尔先生,您怎么走了?”

 

托克维尔没有回答,只是沉默地加快脚步。

 

“哈哈!”

 

“哈哈!”

 

“夹着尾巴逃跑了!”

 

法国使团只能选择在这一片嘲讽之中逃也似地离开。

 

1848年12月31日,维也纳和会正式落下帷幕。

 

根据《1848年维也纳公约》

 

1、奥斯曼帝国必须割让阿尔巴尼亚给奥地利帝国,并赔偿150万弗洛林,同时需要在三个月内撤离全部军民。

 

2、奥地利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不得干涉奥斯曼帝国内战。(奥斯曼帝国内战指奥斯曼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3、奥斯曼帝国割让特拉布宗、埃尔祖鲁姆两省给俄罗斯帝国。

 

4、奥斯曼帝国由于违反《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需赔偿俄国三亿卢布,并且拆除锡诺普的炮台。

 

5、奥斯曼帝国割让色萨利给希腊,并赔偿50万弗洛林。

 

6、奥斯曼帝国割让约旦河东安给埃及,并且承认埃及独立。

 

7、欧罗巴货币同盟正式成立,实行金银双本位币制。

 

8、苏伊士运河公司宣告成立,起始资本为2100万英镑。同时成立运河检查委员会和股东大会,监督工程实施情况,为运河制定发展策略。

 

9、废除1848年以来制定的所有宪法。(法国未签字。)

 

和会结束之后除了少部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赶往前线监督执行工作,绝对大多数参与和会的代表们都选择留下狂欢。

 

没错,就是狂欢。毕竟公费旅游的机会可不多,尤其是在高消费的维也纳。

 

大家之所以参加狂欢。一方面是维也纳的娱乐业确实发达,但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国家都觉得自己赚到了。

 

这种落袋为安的狂喜需要宣泄。

 

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为了渡过这场危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劫后余生又何尝不值得庆祝?

 

至于法国人不会留下自讨没趣,他们此时巴不得没人注意到他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