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谁停谁尴尬




                贝尔格莱德,奥地利帝国巴尔干地区总部。



    “可算轮到我们上了!真不知道去多布罗加有什么意义。”



    高瘦的参谋抱怨道。



    “这不是帮助盟友吗?我们不去俄国人就完了。”



    一旁矮胖的同僚解释道。



    “完蛋了更好。俄国人真的能算得上我们的盟友吗?那一百多万的灰色牲口想想就吓人,让他们吃点亏没什么不好的。”



    这其实大多数奥地利军方高层的想法,几百年间巴尔干一直都是奥地利帝国传统的扩张方向。



    奥斯曼人是奥地利的世仇,而俄国人就是奥地利最大的竞争对手。俄国人要死就去死好了,现在应该是抢地盘的时候.



    自从奥地利得到贝尔格莱德之后,军方一直在为进攻南塞尔维亚做准备,早就进行过无数次的军事推演,对几乎所有关键节点都进行了渗透。



    尤其是在米洛什·奥布雷诺维奇死后,塞尔维亚人一直在主动向奥地利帝国靠拢,毕竟再次吞并塞尔维亚的奥斯曼帝国真的不当人。



    除了大规模的清算报复以外,还制定了相当苛刻的税收和监察制度,塞尔维亚人的自治权利被取消,他们再次沦为了下等民族。



    特别是对于那些当年从奥地利逃到塞尔维亚的塞族人来说,即便是匈牙利人也没有这么不把他们当人看。



    此外此时南塞尔维亚的土地开发程度很低,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全,土地本身更是远不及北方肥沃。



    即便奥斯曼帝国的税收比匈牙利更低,塞尔维亚人所能剩下的粮食也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奥地利在此时进攻南塞尔维亚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随着阿尔布雷希特抵达贝尔格莱德,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奥地利帝国的军队分别沿着大摩拉瓦河、立姆河、白德林河从三面进入南塞尔维亚地区。



    数量不到奥军五分之一的土耳其军队除了要面对兵力、技术、后勤全方面碾压自己的强敌以外,还要时刻小心四处起义的塞尔维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