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异变陡生(下)

尼古拉一世出门将会议室的大门狠狠关上,他现在几乎要气疯了,那个英国人私下里和他谈的条件根本不是这样。n

 

乔治·维利尔斯声称愿意割让小保加利亚给俄国,所以尼古拉一世才接受了和谈匆匆赶回圣彼得堡,想要主持这场盛会。n

 

然而那次密谈只有口头协议,主要是尼古拉一世觉得神圣同盟已经胜券在握。n

 

本来确实该胜券在握,只不过宣布和谈之后,神圣同盟除了俄国都开始分行礼了,希腊王国内部为了争权夺利甚至上演了多次武装火并。n

 

奥地利帝国将土地转交给俄国人之后也基本上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有不少人都原地退役去了多瑙河两公国支援发展。n

 

只有俄国人还在派兵抢地盘,但为了防御需要兵力也变得十分分散。俄国人这次得到的土地夹在了奥地利、奥斯曼、希腊三国中间,所以国防压力巨大。n

 

然而神圣同盟诸国包括俄国人自己都觉得战争已经结束,所以并未急着向巴尔干地区增兵。n

 

反观奥斯曼由于巨大的国防压力不得不从安纳托利亚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来修建防御工事,为以防万一还保留了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n

 

英国人也在帮忙指导防御工事的建设,同时还派来了大量的军官来帮忙训练奥斯曼人。n

 

从英国国内赶来的红杉军也没有立刻撤离,而是选择在色雷斯地区驻扎下来。n

 

再加上圣彼得堡的路途实在太远、通信实在太差,一来一回间英土联军和神圣同盟的兵力发生了逆转,这才是乔治·维利尔斯的底气。n

 

除此之外沙皇尼古拉一世也确实有些欺人太甚了,真将奥斯曼帝国赶出欧洲,那英国的一切努力不是全白费了?n

 

乔治·维利尔斯态度强硬并不是为了打仗,或者真的想掀桌子,他只是希望俄国能接受英国的条件而已。n

 

当然如果奥地利和希腊能真的接受英国和奥斯曼的条件退出战争,那么作战计划就稍稍做一下修改。n

 

其实在理论上讲奥地利帝国应该选择抛弃俄奥同盟袖手旁观才是最优解,毕竟奥地利帝国已经拿到了想要得到的东西。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