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触即发(第2页)

 

不过谢夫凯芙扎太后并不是一位雄主,她只会后宫之中制衡那一套。

 

结果就是确认关闭边境、加强防御的策略,允许增兵但没有增加军费开支。另一方面谢夫凯芙扎太后在奥斯曼新军中设立的巴尔干大臣,但同样没有拨给经费,只让他们自行筹措。

 

采纳意见,但不给予资金支持,只给颁发了一些无用的头衔。

 

谢夫凯芙扎太后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奥斯曼帝国真的没钱了。战争赔款只占一小部分,奥斯曼帝国此时最大的支出是偿还英国人的贷款。

 

以现在奥斯曼帝国政府的收入计算,偿还这些欠款至少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时间。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世界上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此时早已没落。

 

伊斯坦布尔四家最大的银行分别由英、法、俄、奥四大列强操控,奥斯曼帝国想要在本国发行国债都要先问过列强控制的银行才行。

 

战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国内的动荡,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地方势力已经出现了动摇,他们不满于奥斯曼帝国懦弱、无能,甚至有人已经私下里开始串联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举起反旗。

身在伊斯坦布尔的斯特拉特福子爵在听说了希腊的消息后还是很兴奋的,毕竟多年前埋下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

 

希腊王国本就不强,之前的战争中虽然获得了不少土地,但是自身损失也十分惨重。

 

如果再经历一场战争应该会彻底失去战斗力,而且希腊政府的使者正在请求英国承认他们的新政府。

 

这可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战争借口

 

然而伦敦方面却不这么认为,约翰·罗素直接驳回了斯特拉特福子爵的请求。

 

承认希腊的新政府?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刚从战争的泥潭中拔出脚来,再把脚伸回去?

 

什么狗屁承诺,哪有党派政治前途重要。

 

德意志邦联内部的反应十分一致,各邦国君主对于叛乱的态度都是零容忍。虽说希腊人和德意志人没什么关系,但是奥托一世可是实打实的德意志君主。

 

再加上之前的惯例,各国君主都已经做好了奥托一世在邦联大会演讲之后出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