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六零农场系统(30)(加更~感谢‘出尘不染心’~)(第2页)

 所以她发挥出了最高的劳动效率——一铲子下去,带起了普通人需要五六铲子的泥块。

 不到一刻钟,就把地基挖好了。

 然后往里填石头打地桩。

 等到太阳落山,中午与会的社员下工路上顺便挑了几块大石头送过来时,发现谢姎已经在垒石墙了。

 照这个速度,明天就能填缝、盖屋顶了。

 这让大伙儿再一次见识了谢姎的大力气。

 乖乖!才短短一个下午,她就把半间石屋支棱起来了?

 难怪她说不用人帮忙、她一个人搞得定,合着不是客套话,是真搞得定啊!

 有人就开玩笑地说:“谢知青,下回我家翻新屋,你可得来帮忙!”

 其他人一听,也都热情地邀请起谢姎:

 “我家要是盖新屋,谢知青你也得来啊。”

 “还有我家!”

 “谢知青,我家盖新屋你也来!”

 事实上,新屋连个影子都还没呢!

 谢姎一一笑应:“没问题。”

 大伙儿卸下石头离开后,谢姎也放下了工具,打算收工了。

 她倒是不怕天黑,但她在这里,祖孙俩肯定不会先回去休息。

 宋铭钰闷声不吭地拎了一桶水过来,给谢姎洗手。

 “谢谢你啊小宋。”

 “……”

 小宋没脾气了。

 谢姎洗干净手,见猪圈那边干活的社员已经下工,这一片如今就剩她和宋书鹤祖孙俩,就从习惯背着出门的竹背篓里拿出一个麻布袋子,塞到宋铭钰怀里,然后轻快地拎起背篓走人。

 和煦的晚风送来她清凌的声音:“接风洗尘。”

 ……

 昏暗的煤油灯下,宋书鹤祖孙打开了谢姎留下的麻布袋。

 最上面是一包晒得很干的野菜,晒之前就焯熟了的,热水一冲就能吃,带着一点点咸味,既能当菜又能当汤。

 野菜下面是一包晒干了水分的野菌子,什么品种都有,山木耳、贴地耳、麻鸡菌、黄枞菌、青头菌、奶浆菌、牛肝菌……

 不过菌子干是生晒的,需要泡发以后煮熟吃。

 再往下,是两个扎紧的小布袋,解开袋口,一袋装着约莫两斤的苞米面,另一袋是颗粒分明的大米,也有两斤左右。

 不对!

 宋铭钰一手一边伸进两个袋子巴拉了几下,从苞米面和

大米里总共摸出六颗鸡蛋、一盒治疗皮外伤的药膏。

 “!!!”

 祖孙俩惊诧地互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