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姬周的原始资本积累是功还是过?

大汉,

 儒生们面色不善的盯着司马迁,

 呦呵,你长本事了啊!

 敢非议圣人门徒。

 面对一道道杀人一样的目光,司马迁轻咳一声:“各位大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迁本来想写三千辆马车的,可是,你们也知道,迁的俸禄微薄,家里太穷了,加上今年司马相如的《美人赋》风靡一时,洛阳纸贵,笔墨书籍的价格暴涨,迁是在没钱买墨水了,也许忙中出错,给写漏了也是有的,对不住,对不住。”

 你不愧是写史书的,编故事的能力就是强,你编,继续编,你就看我们信不信就完事了。

 孔子的子孙写的史书你都敢删改,你是不想活了啊!

 你还算是儒家的读书人吗?

 你的这个史官的官职,可是周公旦设置的,你能写历史,也是儒家给你的饭碗,知道不?

 .........

 北宋,

 朱熹指天大骂。

 “改史,看到没,有人改史了。”

 “圣人子孙写的历史都有人敢肆意修改,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

 “汉武帝的臣子跟汉武帝一样可恨。”

 “他还能叫史圣吗?”

 “他连儒家都不是了,有何资格代替儒家书写史书?”

 周围的文人纷纷往地上呸了一口。

 “汉儒能是儒吗?咱们把司马迁开除儒籍!”

 “对,他不配当儒家门徒,儒家把他除名了。”

 ..........

 三国。

 张飞笑不活了。

 司马迁还有这小脾气,可爱,太可爱了。

 “俺就喜欢司马迁这样的,敢说实话。”

 诸葛孔明哈哈一笑。

 “司马迁史学圣人之名,岂能是浪得虚名,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改了,后人还没有发现。”

 “更难的是,保留了下来。”

 关羽一听,对啊,这才是司马迁最厉害的地方。

 改了圣人门徒的史书,还流传下来了。

 这才是真本事。

 ..............

 大汉,

 樊哙抓着头发苦恼的问:“姬周先祖这么穷,是怎么发家的?”

 刘邦想也不想就下了定论:“坑蒙拐骗呗,跟乃公一样,不,是乃公被他们给带坏了。”

 萧何,你把话再说一遍?

 叔孙通气的大喘气,你自己不要脸,就别捎带上我们儒家之祖。

 商山四皓也皱了皱眉,开口道:“陛下,慎言,我等虽不是儒家,但对上古圣贤当存有敬意,不可口无遮拦。”

 刘邦叉腰:“乃公还就跟你们较上劲了,乃公就说了,古公亶父他们不是啥好人,乃公的人品都能甩他们十几条街,信不信?”

 商山四皓嘴角直抽,你还有人品可言?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你这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流氓气质,你那点能突显你的人品?

 刘邦还不信了,嚷着让主播赶紧盘点姬周发家史,至于充钱发弹幕,想多了,只有我刘邦问人要钱的,没有我给人钱的道理。

 至于你说的发弹幕,不是应该乃公问你要所谓的出场费吗?

 视频平台:“.....”如此厚颜无耻的要求,你是第一个!

 .........

 【想要知道姬周如何发家的?咱们来看学者的解释。】

 天幕中,

 古公亶父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面勤苦的耕作,老腰都要断了,回家,还要指挥儿子儿子媳妇打草喂猪。

 长子太伯愤怒的把农具一摔,埋怨道:“阿父,你说咱们跟着犬戎混,天天有肉吃,谁知道还不如待在老家呢!”

 次子仲雍也嚷嚷道:“这日子没法过了。”

 古公亶父怒吼:“过不了就滚!”

 “滚就滚!不就是想要把族长之位传给老三,人家殷商都不怎么干了,你还想要立少废长。”

 长子太伯,次子仲雍气恼的吆喝族人,嚷嚷着他们要离家出走,建立自己的部落。

 古公亶父气的差点背过气去,咱们姬周的基业,当然是要传给能者,什么嫡长子继承制,那是异端。

 等老大老二出去了,古公亶父才跟老三商量。

 “老三啊,咱们日子苦,族人饿的哇哇哭,咱们得找个赚钱的营生。”

 “阿父,这好办啊,我最近结交了一些贵人,他们告诉大邑商的贵族特别缺少一样东西,他们喜欢咱们的老乡。”

 “你是说....可咱们打不过啊。”

 “阿父,你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办。”

 第二天,季厉就带着礼物,来到了古羌人的部落,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毕竟古羌人中,姓姜的,姓姬的都是最有学问的,大到红白喜事,祭祀先祖神明,小到头疼脑热,牛羊生病,定居迁徙,都是姜姓和姬姓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