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殷商的正规军在哪里?(第2页)

 商纣王昭令很快就到了岐山。

 姬昌手底下,底层的小贵族,小官吏,门客都兴奋的传播这个消息。

 “太好了,帝辛可以让我我们当官,当大官,比姬昌仁义多了,姬昌只会跟大贵族同流合污,我们把事情做的再好,升官晋爵的永远不是我们,不公平,太不公平了,我要去殷商,投奔明主。”

 “同去,同去!”

 【于是,姬昌的封地内,小贵族,以及有能力却无法上位的知识分子,纷纷叛逃。】

 【他们带着姬昌的信息,来到了殷商】

 【商纣王就是这样获取了姬昌的信息。】

 (还可以这么玩?)

 (你挖我的贵族,让他们给你们出卖信息,我商纣王反手就挖你的底层官吏,让你底层瘫痪,同样的,也获得了你的信息。)

 (话说,这样真的可以吗?两边获取的信息质量能一样吗?)

 (差不多吧!古代,很多事情是手下去做的,主官是不会处理具体事务的,他们也不屑于处理,把这种事情叫做庶务!这些事情都是他们的手下去干的,比如一个县令,就是典型的什么都不懂,断案听刑名师爷的,管理军队听县尉的,管理钱粮是听县丞的,但升官没有这些人的份,那是县令的特权。)

 (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控制军队,不是找主将,而是要控制下面的百夫长,因为他们才是真正具体指挥的人。)

 (这么说,商纣王这一手,也拿到了姬昌的信息。)

 ·····

 【是的,很多是不是意识到了,商纣王这一招有多绝了。】

 【他不但拿到了姬昌的信息,而且,还让姬昌的底层管理出现了巨大的混乱!】

 ·······

 “不可能!”

 刚刚还得意的司马光瞬间就被人打脸了,这谁能受得了。

 周围人却不听他而评论,反而是交头接耳的讨论:

 “商纣王是挺厉害的,咱们都是将来要走科举当县令的,说句实在话,什么断案,统军,缴匪,管理土地户籍人口,修路建渠,我们是一窍不通啊。”

 “其实我知道一些,我族中就有人做了县令,具体的事务都是交给了下面的人做,自己只管下命令就行了。”

 “假如县令的那些手下都不干事了,不敢想啊!”

 “商纣王这一招相当于釜底抽薪了。”

 怎么就釜底抽薪了。

 司马光不服。

 “博主怎么证明,他说的姬昌这次是被拿捏了。”

 ·········

 【其实呢,从战略层次来看,姬周什么时候进攻商纣王是最佳的时机?

 就是在姬昌完成了灭掉崇国,然后联合完庸国,蜀国,等人,就应该立刻对商纣王发动最后的灭国之战。

 因为这个时候,商纣王吃的太饱了,打下了太多的疆土,多到快要撑死自己了。

 商纣王正在努力的消化这些,而,留给商纣王消化的时间越长,姬昌的风险就越大。

 可是呢,等到姬昌都死了,还是没有爆发?

 为什么?】

 天幕中。

 就在姬昌准备出兵的时候。

 他让召公爽等人调集了粮草车马。

 十几天过去了,召公爽却一脸惊恐的回来

 “不好了,大事不妙了。”

 “咱们的下面乱成了一锅粥。”

 “粮草车马根本调集不起来。”

 闻言,姬昌赶紧询问出了什么事情。

 “帝辛他,他竟然煽动咱们的底层官吏大范围的叛逃。”

 “大范围,是多大?”

 “十之三四。”

 “那也不多啊。”

 “剩下的已经变卖土地家宅。”

 “你的意思是,咱们不能伐商了?”

 召公爽跺着脚,急切的说:“大王,别说伐商了,一个不好,咱们大周就乱了,到时候,就是人征伐咱们了。”

 姬昌顿时老了好几岁。

 他想要灭商的计划在他手里没有机会实现了。

 【对,商纣王就是用这种方法,硬生生的把本来早就应该爆发的是商周之战,往后硬生生的再拖了几年。给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也是这一招对于姬昌的影响很大,于是呢,在牧誓中,给商纣王定下的一条罪。】

 【说的就是,这些叛逃的人,去了殷商得到了重用。】

 (我就说嘛,如果我是商纣王,我吃的太饱,就要拖时间,时间拖的越久,对我越有利!当时我就奇怪,为什么商纣王不拖时间呢,感情是人家拖了,只是我看不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