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忘记的事(第2页)

 沈家的两个下人在外面伸头探脑,然后在心里窃喜:看来,这是没他们什么事了。

 萧应乾捧着李公公递来的手炉,笑着道:“没想到你娘这么热情,边杀鸡边同我聊了不少呢。”

 沈钧安轻轻勾起唇角,道:“娘亲在渝州待惯了,她不知道您的身份,也不懂什么礼数,若有冒犯之处,还望陛下见谅。”

 萧应乾笑着摇头:“没有,她性格很爽朗,朕很喜欢同她说话。不过看得出来,她把你带大供你念书,想必吃了不少苦。”

 沈钧安眸光闪动,道:“是,所以我很早就对自己说,只要有出人头地的一日,必定会好好报答娘亲,让她过好日子。”

 萧应乾突然叹了口气,问:“三年前,你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却没有留在京城没进翰林院。这些年,你可怪过朕?”

 沈钧安握着茶杯的手一顿,随即抬眸道:“臣考科举是想一举夺魁,也想要为百姓做一些事,这些我都做到了,为何要怪陛下?”

 萧应乾盯着他问道:“三元及第、荣耀加身的状元郎,只被派到渝州做个七品县令,整整三年都未升官,你心里真的从没有过怨恨?”

 沈钧安笑了笑道:“大越的史书和律法都没写过,状元郎不能当七品官,既然没有写,那我就可以做,而且我自问做的尽职尽责,没有辱没头上的乌纱帽。问心无愧,又谈何怨恨?”

 萧应乾也笑了出来,点头道:“不愧是陈伯玉的徒弟,心怀广阔、淡泊明志,朕很欣赏你。”

 他端起茶杯喝了口,又问道:“你说你考科举是想为了百姓做一些事,那你有没有想过,要帮朕治理朝政,一统大越河山,令江山稳固、皇权无忧。”

 这话几乎已经算是明示,沈钧安手指轻按着杯沿,认真道:“我爹从小就教我,大丈夫当忠君报国,无论在渝州或是京城,这话我从不敢忘。”

 萧应乾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突然又问了句:“那你可知道,你效忠的应该是哪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