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拳引(第2页)

 

太阳殿内茶烟袅袅,三足赤乌香炉吞吐云气,陆厌被请至宾位。n

 

众人寒暄几句,姜衡直入主题,将话题拉回正轨。n

 

陆厌放下茶盏,取出仙泪绿金纸经置于案上。n

 

一瞬间,众人眼神火辣辣的,殿内温度骤升,经卷自动展开,露出内里熔金般的文字。n

 

早在姜尘进殿之时,他已将经文内容以神识烙印传了过去。n

 

可眼下,看见记载母经的载体时,在场的几乎所有人依旧忍不住,呼吸急促。n

 

“这是……《太阳真经》中的化龙篇与仙台篇?”传功长老姜承摩挲着仙泪绿金纸,爱不释手。n

 

他不是为仙料而喜,而是上面刻下的母经而悦。n

 

执器长老姜伟,颤抖着伸出双手,指尖在距离经卷半寸处生生停住,“苍天有眼呐……”n

 

几百年前的雨夜在他心底重现,那一日,他的亲子死去。n

 

一切的源头,皆是因《太阳真经》的丢失,自身实力的不济。n

 

一时间,不少人泪眼婆娑,想到了很多。n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n

 

整个太阳神教,上下不知多少万年,等待这一天,太久了。n

 

为此,死了多少人,忍受多少屈辱……n

 

“哭哭啼啼,做女儿态?成何体统?!”姜衡不满,枯瘦的手指敲打案台,声响清脆,“尔等堂堂大丈夫,就是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强敌,洗清耻辱吗?”n

 

话音一落,满室骤寂。n

 

他的双目如炬,扫过众人涕泪纵横的脸,嘴角带着讥诮。n

 

“寒暑不能移,暴风急雨不能杀,其所受者大!如今,陆小友赠我等化龙篇与仙台篇,再加上之前的残篇,《太阳真经》虽未圆满,但也七七八八。”n

 

“望尔等好生修行,不要辜负贵客的好心,更不要忘了九泉之下的先贤!”n

 

姜衡虽老,但气若洪钟,极有威势。n

 

一番训诫下,众人收起喜极而泣的姿态,此起彼伏的呜咽声消失。n

 

姜衡活了太久,久远到自己也不知道多少年岁了。n

 

他的一生经历太多事情。n

 

姜衡想起他的师尊,苦守山门而死;耳边彷佛传来无数衣冠冢在寒风中的呜咽,那是为守护残经战死的弟子;又忆起藏经阁最深处的石匣里,历代掌教用精血书写的补经手札已积了七寸厚……n

 

姜衡的心底往事翻腾,他已经没有悲愤的力量了,如一只被抽完丝的老蚕,只渴望新一代早日成长。n

 

万千思绪,只化作一句低语:“不肖子孙姜衡,拜谢圣皇垂怜!”n

 

很快,他收起心绪,恢复平静:“陆小友,太阳神教积弱已久,没什么东西可以报答你,只能带你去祖庭,希望你能有所获。”n

 
陆厌心中兴起期待:“谢前辈!”n

 

说罢,姜衡起身,殿内七十二盏青铜灯同时迸发精火,将殿顶星图中暗淡的太阳星宿重新点亮。n

 

“轰!”n

 

突然,殿顶处一片金光喷薄而出,有一股古老沧桑之意汹涌,铺天盖地而下。n

 

彷佛一瞬间,又似千百世般遥远。n

 

碎金闪耀,青光蒸腾。n

 

众人再次睁眼,一切神异之景如潮水般退去,一个全新的小世界映入眼帘。n

 

陆厌望着眼前景象不由得怔住。n

 

歪斜的竹篱笆围着三亩薄田,石碾横卧在野草丛中,井口木质水车吱呀地转动着,磨盘大的青石上留着深浅不一的砍痕。n

 

若不是石磨侧面镌刻着“日照八荒”的远古文字,几乎要让人以为误入山间农舍。n

 

“圣皇晚年曾在此长居,这一砖一瓦皆出自他手,乐在其中。甚至到了后来,他彷佛真的化作一个老农,在三亩薄田上辛勤耕种。”n

 

“后来的某一日,他不辞而别,谁也不知道圣皇去了哪里。岁月掩埋了一切,昔年发生的诸事没能完全流传下来。”姜衡轻抚茅草亭的木柱,不知多少万年前刻下的稚嫩刀痕仍在。n

 

陆厌有感,体内诸经运转,五大秘境隆隆作响,各种大道天音不绝于耳,惊得众人眼球都要掉下来了。n

 

他们知道,面前的年轻人了不得,为仙种,有大帝之姿,肯定掌握绝世经文,但那种宏大的经文一响起,如三千佛陀齐唱,超乎他们的想象力。n

 

这是得修了多少古经?!n

 

陆厌仔细端详,确定这里的一切皆是凡俗之物,无皇道法则留存,亦无高深的道纹刻下。n

 

只不过,当年太阳圣皇在此居住的时间很久,故此染上了一丝不朽气息。n

 

再加上,太阳神教视此为重地,才能保留至今。n

 

青石板铺就的田埂早被岁月碾碎,缝隙里钻出绒绒的狗尾草,他顺着土路,向农舍而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