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别拿我当软柿子(第2页)

 孙福满或许看不透李天明的用意,但这次的事,绝对够他琢磨一阵子的了。 

 至于徐大茂? 

 算他倒霉! 

 这事过去没两天,就在李天明的新房架顶的当天,炼钢厂的放映员又来了。 

 也算是孙福满在表明态度。 

 这次来的放映员,已经知道了徐大茂两人在李家台子的遭遇。 

 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的,安排他们吃饭,就老老实实的吃饭,要求他们什么时候放映,就乖乖的放映,主打的就是听话。 

 牢牢的坚持一个原则,不给李天明生事,收拾他们的机会。 

 只是等到转天离开的时候,两人看着各自车把上挂着的两只鸡…… 

 这个村的人,其实还挺好的嘛! 

 李天明历来的行事风格都是如此,你懂规矩,我自然要比你更懂规矩。 

 约定俗成的一些常例,我可以给,但你不能伸着手要,更不能变着法的通过刁难人来索取。 

 盖房子告一段落,李家台子接下来又为春耕忙碌了起来。 

 连着半个月,全体社员忙得脚不沾地,总算是赶在劳动节之前,撂下了地里的活。 

 劳动节的第二天,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县农业局将猪崽、鸡苗运到了李家台子。 

 看着一车车的小猪崽,鸡娃娃,就算是辈分最大,年龄最长的三老太爷,一辈子也没见识过这么大的阵仗啊! 

 这下,李家台子是真的看见好日子了。 

 后来跟着投了钱的,现在只恨自己当初胆量太小,没往养殖场多投些,至于那些一分钱没拿的,后悔都来不及了,等到年底,看着别人大把大把的分钱,他们却只能拿村里事先扣下的那笔卖鱼钱的分红。 

 可6000块钱,平摊到每一户才不到20块钱,这么一点儿,分到手个仨瓜俩枣的能干啥? 

 接下来的几天,陆陆续续的又有人找到李学庆,想要拿钱投给养殖场。 

 “想啥呢?这养殖场都干起来了,猪崽、鸡苗也都到了,现在想拿钱?早干啥去了?” 

 总之,李学庆的态度就俩字——没门! 

 有的人还不死心,又来找李天明,更是异想天开地希望能从他的手里买股份。 

 在他们看来,李天明往养殖场投了1500块钱,占了养殖场一成的股,分给他们一些也没啥。 

 可问题是…… 

 凭什么? 

 李天明连日后生猪、活鸡的销路都给找好了,把到手的金疙瘩,敲下来一块儿分给别人? 

 他脑子有病啊! 

 当初在村支部,李天明可是掰开了,揉碎了的和乡亲们解释了半晌养殖场的好处,可这些人就是不听,他能有啥办法? 

 一门心思的想要带着大家伙一起赚钱过好日子,偏偏有人非要把自家的财路给断了。 

 现在想要续上? 

 晚了! 

 有的时候,一次足够让人肉疼的教训,比说多少大道理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