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有啥罪名都冲我来(第2页)

 “那就把我要的电机,交给电机厂的三产来做。”

 等李天明说完,牛广志就像是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天明,你恐怕不了解这些三产,那些人别说做电机了,他们……能把冰棍儿做好就不错了。”

 “我又没说让现在三产那些人来做。”

 牛广志这下可就不明白了。

 “不让他们做,那让谁来?”

 “你们厂里有没有,为了不让孩子下乡,提前退休,让家里孩子接班的老技术工?”

 “有!”

 牛广志说着,眼睛顿时亮了,只是还抓不住要点。

 “天明,你接着说。”

 “这些技术工提前退休,是不是很可惜?”

 “对!”

 “他们退休以后,是不是也没事做?”

 “没错!”

 “厂里少了这些技术工,生产上是不是不如以前了?”

 “是啊!”

 “同样的,这些技术工退休了,家里的孩子顶上来,收入是不是也少了,日子变得不好过了。”

 “太对了。”

 李天明说的这些,都是如今很多工厂都面临的大问题。

 老技工对任何一家单位来说,都是宝贝。

 可为了儿女,他们不得不在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年纪离开了工作岗位。

 这对工厂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同样的,因为提前退休,拿到手退休金连原来工资的一半都不到。

 接班上来的子女,却只能拿着学徒工的工资。

 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

 总之就是……

 两败俱伤。

 “把那些技术工都请回来,安置到三产,这下不但解决了工人生活的问题,还能解决厂里的生产问题,一举两得,牛哥,你看这个主意怎么样?”

 “好,忒好咧!”

 牛广志一激动,家乡话都冒出来了。

 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根本就不缺钱。

 去年京城的某家大型国有钢铁厂刚刚从东德引进了一条新的轧钢生产线。

 哪怕明知道对方在敲竹杠,还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买了。

 真正缺钱,是后来改开,很多企业转型失败,无法适应新的市场规则,又没了政府的财政补贴,才逐渐陷入了困境。

 所以,企业现在是真的不缺钱,真正缺的是编制。

 上级领导给每一家企业都定了编,走一个才能进一个,要想扩编,需要上级层层批准才行。

 按李天明的办法,将那些老技工全都安排到三产,就不用占正式编制。

 不但能让那些老技工有一份收入,同时厂里生产任务重的时候,还能让三产支援。

 一举两得,还真是一举两得。

 “天明,你这……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李天明上辈子在风扇厂黄了之后,又自己干起了自行车厂,当时主要招的,就是那些国企的下岗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