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修路,促进消费(第2页)




    鹅城这片地他还是有点人脉的,只要花点心思什么线搭不上?



    不过也要多亏了福东公司确实在忙着买船,不然也不会翻黄页打电话了。



    唐文又感谢了几句,然后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你要大湾修港口?”



    陈永贵有些疑惑,然后很快反应过来。



    村里的船都不大,吃水也浅,都是在海滩上钉个桩子拴着就行,或者直接冲上岸搁浅。



    但几百吨的渔船肯定不一样,得有专门的停靠港。



    大湾村的命名就来自唐文占据的那个海湾,当地就叫“大湾”。



    那里也没什么价值,地也烂,陈永贵没怎么思索就答应了:



    “没问题,那块地村里比现在你们船厂那里的还差,我做主一千块钱就行。”



    唐文大喜,然后马上补充道:



    “那大湾和船厂中间还有点地也给我吧,我拿两千给村里。”



    “好!”



    陈永贵哪有不答应的道理,村子里有两千块又能做很多事了。



    “最后一件事,村长我想在大湾和船厂之间修条路,顺便把村里的路也修一修。”



    唐文本来是只考虑了船厂和港口,但又想到村里的支持,干脆一起修了得了。



    他准备修的是水泥路,卡车自己就能提供,材料和机械可以买,人员当然主要得从村里招。



    而且他还有个目的没说出来:



    盖金港口基础设施非常好,有着很大潜力,没准可以吸引人消费,补贴一些运营成本。



    村里很多人并不是没钱,只不过受环境所限花不出去而已。



    如果能把附近几个村子的消费吸引过来,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一听到修路村长喜悦更甚,连忙说道:



    “村子里和海湾的路加起来也有差不多四公里了,修起来估计得七八万,对你们负担太大了。



    这样,我算算村子里怎么再出点,让大家都方便。”



    陈永贵实际上一直计划着修路的事,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他还是懂得,更何况光是方便出行这一点就值得考虑。



    现在一方水泥200元左右,按照3.5米宽、15厘米厚的标准,怎么也要用去两百多方。



    人力村里可以自带干粮出,不给钱大家也愿意干。



    碎石自己采就行,最多算租设备的钱,主要大头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