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可靠的B2




                唐文站在船坞边,看着正在建造的桥立号和吴龍打电话。



    桥立号的27天周期已经进度过半,主要船体部分已经完成了80%。



    最重要的动力机组和蒸汽管道也已经铺设完成,等甲板封顶以后装上外烟道和上层建筑,桥立号就基本完工了。



    按照与渔业公司、银行的三方约定,第一个月结束时回来检查进度,那时候桥立号都已经能下水了。



    不过以舾装其他设备、舰船调试的名义拖个一月半载毫无问题,就能趁机去试试捞大和号。



    当然最重要的是走出新手期,以及10米宽的船坞限制实在有点大,需要尽快扩建。



    至于吴老二说的柴油发动机生意,唐文也在琢磨要不要接着干下去。



    目前造船厂的技术能力也就是40年代封顶,制造的任何产品都无法突破界限。



    以40年代技术,能制造出满足要求的发动机吗?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喷,没有eCu,更加细密的缸内燃烧控制技术也还没有出现。



    唐文一时半会也不知道答案,只能挂断电话找来唐一商议。



    “这……需要新的研发,最好等造船厂升级。”



    唐一被先是想了想一级军舰的资料库,确定没找到类似定位的成品。



    评判发动机技术的指标可不只有马力,还有耐用性、经济性、适用性等一大堆参数,很多突破性的技术都是5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才出现的。



    现在船厂的吉普车和卡车看着很新,但论实用性和现在市场的主流卡车也没法比,也就是平时用的挺少,不然修车也少不了。



    100马力的柴油机制造起来不难,却很难满足山王农机厂的其他需求,说不定还不如玉柴的呢。



    和军舰动力半个世纪都不落后不一样,车载动力四五年就会迅速过时,技术更新飞快。



    对这个结果唐文也不意外,只能遗憾的放弃这笔订单,专营单杠柴油机好了。



    研发经验还是挺珍贵的,留着升级更有用。



    ……



    “又见面了唐老板。”



    大湾村口,王虎笑嘻嘻地站在挡路的铁栏杆前,旁边是板着脸的陈铭。



    陈永贵的命令得到了忠实的执行,两个没事做的大爷把转悠的地点搬到了村口,放了个简单的栏杆。



    不管王虎说什么老大爷也不听,直到他打了唐文电话后才慢悠悠的移开栏杆。



    唐文看着本应是对头的两人,疑惑道:



    “你们这是……”



    “这位陈老板最近不太方便,就把船原价转让给我了。”



    王虎指了指跟着两辆小车而来的四辆大型拖挂:



    “今天我就来把船带走,大家都在也算是个见证。”



    在唐文询问的目光中,陈铭憋屈的点头。



    天知道上司是怎么对他一顿输出的,不但便宜没捡到,还眼看连车都要保不住。



    好在王虎也忌惮他的香江背景,出了35万转让费,总的来说至少不亏钱。



    陈铭一路上虚与委蛇,却把王虎和他的小弟们死死记了下来,回头就上缉私局重点名单。



    现在99%的免税贸易都发生在香江,不怕抓不到马脚。



    只是一想到这四条都是能跑50节以上的快船,缉私局的船都几乎没办法,陈铭心里就很不舒服。



    以后要是再看到这些船,怕是要被同事嘲笑他无能。



    明明恨的牙痒痒,但陈铭还是表示“自愿”转让。



    唐文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挥挥手就让车队进船厂拉快艇。



    王虎大喜过望,连忙说要和两人交朋友,还要在城里请客,被谢绝后才遗憾的放弃。



    不过他也看到了大湾村热闹的修路场景,忽然想到什么说道:



    “唐兄弟,我这有几辆好车,有没有想法?”



    “魔都弄过来的别克,v6机头的林荫大道,还有两台没人订。



    外边买至少七十万,我这儿汽贸公司直发,五十万成本价交个朋友。”



    别克林荫大道!



    唐文还真记得这款车,90年代的别克可是正宗豪华车品牌,动辄5米以上的标准美系大船尺寸,3.8升v6机械增压引擎,当时就有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等一系列豪华配置。



    即使在几十年后,还有不少老车爱好者开着这玩意,派头丝毫不减。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车坐起来可比威利斯吉普舒服太多,相对也没军车那么突兀。



    进口车五十万还真不贵,唐文当即就有些心动。



    五十万对现在的唐文不算有压力,而且干扰不到船厂正常运转。



    “有手续吗?”



    唐文冷不丁冒出一句,王虎和旁边竖着耳朵的陈铭瞬间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