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海鹰

第157章海鹰

“苏33好吗它不好。”

京城,第三代舰载机竞标会议上,来自蓉城、洪都的两家设计师都在痛批苏33。

自从海军提出舰载机竞标,以及011航空母舰曝光,三家设计所就赶紧行动了起来。

蓉城所没的说,就是j10舰载改进版本,宋总师保证只会增重900公斤,其余参数与路基版基本相同,在由bs4弹射时可以携带80%燃油和足够的作战配置,基本够用;

洪都所的陆总师一把年纪亲自上场,拿出了75年强6的96深度换代升级方案,适应时代应用新材料减重不少,而且能适配r35、al31f或者ws10发动机。

二十年前的强6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可变后掠翼机构超重,发动机也不合格,现在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陆总认为j10无法携带重型反舰导弹,会削弱航母作战效能,而强6有可变后掠翼,低速性能更好,携带的弹药尺寸更大,简直就是青春版f14,具备多用途能力,天生的舰载机;

j10偏空优,强6偏多用途和操控性,然后沈飞出手了:

航空业的老大哥拿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81年早夭的歼13高清重置版,基本相当于国产f16,然后做了舰载化改进,比起j10低空性能更好,技术也不难;

第二个就基于j11发展舰载型号j15,像苏33一样采用相同方案,预计5到6年后首飞。

看似歼15最重,也无法在011航母上运作,可其实沈飞看到的是未来:

011航母已经抵达沪东,国内造船厂专家正拿着盖金的资料开始消化,计划根据大黄蜂改重新上马891工程,在2001到2002年建成5万吨的国产弹射航母,2004年左右服役。

新的891工程至少能搭载36架j15,战斗力上升不止一个档次。

而且歼15有苏33能抄,成功的希望最大,性能也最有保障。

所以宋总和陆总第一时间开始摁国产苏33,拿出来了后世的经典理由:

重型舰载机体积大、载机量少,满载起飞困难,运作麻烦,维护高昂。

然而在场的海军却是被戳中了g点,毕竟引进苏27后,他们可是真实见识过重型机的优势,退回到轻中型机时代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