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代的农村大席(第2页)

 李卫东重生过来后,还没吃过大席呢。

 坐在院子里,左瞅瞅右看看,心中感慨不已。

 还是这个年代的大席好啊,菜是好菜,酒是好酒,客人脸上也挂着笑容。

 不像上一世,2000年以后,农村的喜宴,就变了味道。

 都是图省事,跑到饭店里去举办。

 饭菜呢,也不好吃了,都是“预制菜”,吃着一点滋味都没有,味同嚼蜡。

 而客人,也是走形式一样,匆匆过来吃顿饭就走了,一点都不热闹。

 ……

 九点半的时候,过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了。

 这其中,就有一些熟面孔。

 大姨、二姨、三舅一家,都陆续赶了过来。

 不过李卫东还没来得及跟她们打招呼,新郎家的大总管,便过来给通知了。

 “那啥,客都来得差不多了,都去新家,准备请头吧。”

 大管家嘴里的请头,指的是新郎新娘,给家里的长辈们磕头,而长辈,则要给礼钱。

 沂蒙地区的喜事,一般是两天。

 第一天,是新娘娘家人过来送亲,新郎这边迎亲。

 这个是婚礼中,最精彩的部分。

 90年的时候,有钱的,就租个桑塔纳,没钱的呢,则用摩托车、二八大杠。

 再穷一点的,还有用板车的。

 不过肯定会被笑话……

 晚上呢,村里的孩子可以闹洞房,跟新娘子要羊角蜜和糖棍子吃。

 第二天上午呢,是“请头”宴,来喝喜酒的,都是新郎的长辈,姑、叔、姨、舅啥的。

 下午,还有一场酒席,则是宴请关系好的庄邻、同学啥的。

 李卫东今天参加的这场,就是第二天上午的“请头”宴。

 ……

 上午十点,请头正式开始。

 院子里,摆了两张椅子。

 司仪站在椅子旁边,按照辈分顺序,挨个念名字……

 被念到的长辈,需要掏出份子钱,然后坐在椅子上,接受新郎新娘磕头致谢。

 李卫东是替母亲过来的。

 所以他只随了20块钱的礼钱,并没有坐上那张椅子……

 他跟新郎是平辈,可受不起这么大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