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那云惨烈的教育(第3页)

 “第二种办法呢?”

 “第二种就是引进教育机构,让孩子们去读补习班,相信下个学期能提高很多分数。只是这样一来,对农村学生有些不公平了。”

 不管是大规模引进厉害老师,还是引进教育机构,政府肯定进行补贴,得到利益的还是城镇学生。

 农村最多能吃点残羹剩饭。

 如果连教育都能分出三六九等,这教育到底是为谁服务,是为权贵吗?

 是为了逼迫农村人掏空六个口袋进城买房吗?

 这种压迫,和市里对县里的吸血,省城对市里吸血,有什么区别吗?

 难道不见十几个县区对自己“充电宝”地位非常不满吗?

 一旦有了怨怼,别说团结了,不成为仇人就不错了,接下来就是无底线的内耗。

 止血,必须止血,不然投入再多,全都给市里和省里做了嫁衣。

 想要止血,那就要重新定义官员的价值观,政绩分数的来源。

 教育,居住,医疗,养老,四大生存大事都是抓手点。

 它们也对应着人生四个阶段,小孩,青年,中年,老年。

 归根结底,还是民生基础。

 搞好了,那就是“三生万物”的欣欣向荣,形成良性循环。

 搞不好,那就一直流血,给别的城市当一个充电宝,给沿海当一个个小血包。

 说句不好听的,好女人都不会嫁到这里,娶到的老婆都是当接盘侠。

 到时候,大家攀比不是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血脉,而是孩子是不是自己接生的问题。

 如果是,那就值得庆祝,炫耀三天。

 如果不是,那也不要气馁,毕竟大家都是如此。

 还有许多老光棍,解决生理问题还要去城里消费呢!

 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才是最底层。

 家庭不好,受到教育有限,嫁出去的姑娘都不算太好,在婆家的地位也不会太高。要么身体辛苦劳动,要么精神得不到满足。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真的来自于父母的支持能力。

 林宇一想到那云人民以后就是这样的下场,心中就发寒。

 改变,必须改变!

 就要从教育开始改变。

 肇雅致当然知道两条路都不完美,对林书记这种心高气傲的人更是憋屈。

 这点,她从林书记的脸色已经看得出来。

 可她还是饶有兴致问道:“林书记,您想选哪一条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