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文化认可的精神家园(第2页)
无忧无虑,这就是青春啊!
他手里拿着学校给的稿子,老老实实的念了一遍。
同学们也很给面子,鼓掌。
他收起了稿子,开始脱口演讲。
“同学们,十三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是站在操场上看着老师们激情澎湃的演讲,心思却早就飞到外面去,猜测今天饭菜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他的话引起了同学们一阵笑声,甚至鼓掌。
老师们却感觉一阵无语。
知道归知道,可你也不能说出来啊!
这样以后让上台演讲的庄重和荣誉怎么办?
可他们看向领导坐席,两个大佬也在笑,并没有一点生气的意思。
果然,规矩都是给弱者设立,荣誉也是给正在努力的弱者。
当真正成功的人,不需要这些的时候,它就不值钱了,表现得不在乎也是理所当然。
甚至,这个人的言行和规矩,那就是人们追求的新规矩和荣耀,也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这种实实在在的榜样,比平时鼓励上台演讲的机会要有效一百倍。
林宇继续讲到:“小时候,我看过一部老电影,叫做《刘三姐》。”
“这部电影的情节,让我看到地主多么的可恨。”
“而里面作为农民斗争的工具——山歌,让我深深地迷恋,有事没事就学里面的歌调,甚至自己进行填词。”
“里面美丽的山山水水,里面善良的人们,让我对桂溪有着无比的向往。”
“我曾经和爸爸说过,想要去那里旅游。”
“我爸爸说:那边正在打仗,等打完仗了我们再去,到时候你也长大了,还能去重建,但是要好好读书,不然人家不会要一个文盲。”
“我爸爸或许只是一个敷衍,或者只是拿捏我的兴趣,引导我更努力的读书。”
“但是,我却把这件事和小伙伴们说了。那些小伙伴们,有的支持我,有的嘲笑我。”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却是更加认真的读书了,好像每次拿第一都使我更接近目标。”
“后来课文里,也有关于桂溪的山水描述,这让我对那边更加的向往。”
“按照现在网络上的说法,我从小就是一个‘精桂’,那里就是一个精神家园。”
“从这一点来说,我比谁都知道一个地方文化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