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欢乐凌水

0177、接待四方(第2页)




    元英笑道:“那么小的剂量怎么能喝死?不会的。”



    “反正不是我的妙妙,你随便。”



    “我现在就下山买药去!”说完,元英风风火火地牵马下山了。



    在大窑屯的街市上,元英走了五家药坊,一共买了十多种药材:天麻、钩藤、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白芍、天麻、川芎等。



    大致是:它们都是治手颤的。中医管手颤叫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手震颤不已,并伴有头晕头痛。



    多种药配在一起后,元英将它们放在陶锅里熬,不多时,满洞穴飘散着水蒸气和中药味。



    熬了足足大半天,剩下的药汤符合要求后苏碧菡将药汤澄到木碗里放凉。这时,她就想,若让妙妙喝掉这碗药汤该是什么情况?或者换掉妙妙让一个真正的手颤病人喝会怎样?



    思来想去,她有办法了,她再次下山。



    她来到她曾经去过的药坊,向掌柜表明,她就是治病的郎中,若有手颤患者,她愿在他们的药坊免费为手颤患者治疗。



    掌柜一听此事有利于药坊声誉,马上答应下来:“好好好!”



    就这样,元英在开始在“健宁大药坊”坐疹看病——专治手颤。



    元英第一日坐疹,头戴逍遥巾,身穿蓝色道袍,以道士身份看病。除了别开生面的道士服,她还特意在右额头和左眼下面加了两个大黑痦子。



    这是她昨天夜里辗转反侧后的决定:道士看病,让人信服。比突然冒出个无名鼠辈强得多。一个无名鼠辈,得花多少时间能打开局面?有可能一江春水闹个白流。毕竟她脸上的褶子还不够多,身材也不够佝偻,谁相信她?除了能说出那几种药名,她还能说出啥?更重要的是,她不可能在此药坊呆多久,她的战场在太极仙洞。太极仙洞才是她“招降纳叛”诱敌深入的地方。她道袍加身意义深刻,她要为自己做广告



    她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位秃顶老翁,老翁五十多岁,手颤加脑颤已十年有余。询疹后,苏碧菡给老翁切脉。探出去的四指摸位都不一定准,但像模像样。她装出非常专注的样子,心里却背着她治手颤的那十五种药材。



    “肝肾阴虚……”元英装出很老道,很经验的样子对老翁说,“开几味中药先吃,然后看效果。”



    然后,她就用斑竹软豪挥笔写下了天麻、钩藤、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白术、熟地、天麻、川芎十种药材,每种药材各20克,分三包,每天一包,三天吃完再来取。



    “老伯,这些药是不要钱的,你喝好为止。”



    老翁取完药,千恩万谢地走出药坊。



    后来,元英又看了两个手颤病人,就歇疹了。中间她休息两天,



    第三日,她又去了。



    那三个免费取药的病人又来了,元英照单开药。又将三个老者打发了。其中除了老翁病情稍重之外,那两个是老妪。病情不很严重,属轻症。



    一回生二回熟,两次接触后,元英记住了老翁的名字:王道元。



    王道元,是一位穿着挺阔绰的那种富豪,非贫困之人。这正符合元英之意。一个富豪级的人物,作一个广告蛮有份量的。更让元英感兴趣的是王道元有可能是前几日在云龙湖边钓鱼老翁的主子。通过两次谈话,苏碧菡得知王道元是五里屯的人,并且非常爱吃石鲮鱼。此人很不一般,经营丝绸、茶叶、还有百亩良田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