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进发(第3页)

 “国家自有制度,名器不可假也,姜瑜原本只是幢主,并非将军,然而此番营救我等,立有大功,本都统职权之内,擢升为校尉,协助本都处理军中诸事。” 

 姜瑜正在一旁肃立,听到此处,立马下拜叩谢,总算有人能给自己升官了,赵盛之给了他职权范围内能给的最大官职,自己事实上成了这三五百人羽林军的二把手。 

 “还没完,赵焕,你是做惯佐官的,你来代理军主簿的事情,朱杆儿,骑军交给你,以那四五十骑为基础,整饬出一个骑兵幢来。” 

 赵盛之本来就是朝廷的中高级官员,其人说起正事,不怒自威,一通安排也滴水不漏。 

 “好了,诸位队正,现在回归本队,将这些任命传达下去,统计各队情形,报至赵记室处。” 

 等队正们走远,姜瑜上前说道:“都统,时间紧迫,下一步何去何从该马上定下,但您的伤口也耽误不得,军中没有医者,我先来为您简单处理,等过了淮水,再寻良医治疗吧。” 

 赵盛之将信将疑地看着姜瑜,没有答话。 

 好在冬日寒冷,赵盛之的伤口还没有出现感染的迹象,姜瑜用自制的生理盐水仔细清洗过后,敷上草药,用消过毒的麻布包裹起来,然后寻木板再捆扎固定,赵盛之的骨头断裂很复杂,不是他能处理的。 

 期间赵盛之虽然疼得直冒汗,只死死咬着一截软木棍,并未喊叫半声。 

 处理完伤口,综合几人各种各样的散碎消息,姜瑜起身总结道:“所以说,昨日的情形,可以确定的是,傍晚时分,晋军追击到青冈之后,就停下了?寿春也还在我军手中,昨日晋军并未大举攻城?陛下很可能没有进城,而是已经渡河北上了?” 

 “而我方大量溃军都拥挤在青冈以西的淮水南岸?”按照赵焕找猎户画的地图,青冈正是在此地正北面二十多里处。 

 “我军的情况呢?粮草、武器、甲胄之类的?” 

 赵焕上前答道:“都统,校尉,我军现在大概五百人上下,战马五十三匹,其中有几匹重伤,不能乘骑,武器和甲胄当时属下和晋人谈判后,每个士卒都有自带一副,又从晋人那里夺了三辆榻车,其中两车粮食,一车杂物,有些士卒还私自背负了一些粮食,按目前人口,应该能吃上五日左右。” 

 能够掌握的情形,都已经明了,几人也都沉吟起来。 

 片刻后,姜瑜起身,缓缓说道。 

 “寿春城昨日虽未易手,但定然是挺不过今日的,寿春方向肯定去不得。 

 昨日战事发展的很是仓促,晋人也来不及全军渡过淝水,昨日停在青冈,未能全线封堵淮水,可能是力有未逮,也可能对我军依然存有戒备之心,可今日就不同了,连附近的坞堡都派出捕奴队来抢战利品,我军之大溃败,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况且硖石山上,还有晋将胡彬残部,彼部是离战场最近的水军,再耽搁一两日,水军逆流而上,北渡淮水,怕是难了。我等必须尽量赶往青冈以西,尽快渡河,实在不行,就绕路去颍口,那里应该还留有浮桥。” 

 一口气抛出自己的所有想法,再看向赵盛之,后者此时终于按下疼痛,缓过气来。 

 “阿瑜讲的很不错,其余的事情,也只能等到渡河之后再从长计议,”略一沉吟,“要做最坏的打算,前路艰险,万一遭遇晋人,我是万万不想再做俘虏了,可眼下这条断腿,又实在上不了战场,只能给你们居中压阵,说白了,老头子现在是废人一个。” 

 “赵伯千万不可自轻,没有您,这羽林军就没有了。”姜瑜赶忙宽慰起对方来。 

 赵焕向前一步,问道:“那是否还需要继续招揽溃军?” 

 “招,这五百人还是太过单薄,这事你来负责,大概还是五十人左右,作为一队,选出个头人,跟上队伍即可,要是有马…算了,有马的估计早就跑了。”姜瑜抢先答道。 

 “都统,您总览全军,战事可否交于我?待会路上,我从步军里面选一些还能作战的,编组成战兵,剩下作为后军由赵焕率领,骑军还是朱杆儿领着,骑步相互配合,除非遭遇晋军大队人马,不然自保应该是无虞的。” 

 “可以!大秦羽林军之前途,也就在这短短的二十里路上了。” 

 “时不我待了!传令全军,向淮水进发!”赵盛之摇晃着勉力站起,厉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