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阿鸢(第2页)
眼下当然不能传扬,等过些时日,慕容垂真反了,再拿出慕容德的头,还是大功一件呢。
“权公,属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来。”
“外出征战半年,又逢叔父罹难,瑜请求归乡探亲,顺便祭奠叔父。”
没拿到慕容垂的头颅,出镇秦州之事,也不好再提,但总不能白跑一趟。
“小事尔,到了长安后再议吧。”
慕容垂不死,权翼也有些意冷,似乎也未将姜瑜放在眼里,连头也未回,随口说完,径直走进里间。
姜瑜倒是没有多少失望,带着几个亲卫回了羽林军驻地,吩咐手下将马上拴着的脑袋拿石灰腌了,一时半会怕是回不了秦州,可别放坏了。
陕城不大,城中大军挤得满满当当,赵盛之也只能屈居军帐。
在权翼那里没喝到茶,姜瑜在赵盛之的炉火上,煎起茶来。
“赵伯,权公似有不满之色,我再想回秦州,怕是难了。”
“放心,本来就是去碰运气,慕容垂那么好杀,哪里能活到现在,权公大概只是一时丧气,等缓过神来,不会怪罪与你。”
赵盛之手捧热茶,慢慢说道。
“瑜听闻丞相肚里能撑船,赵伯如今心胸如此开阔,可是想当丞相啊。”寒夜无聊,姜瑜也调笑起来。
“你小子,还敢拿我作筏子,只是经历这一番事,看开些罢了,这大秦呐,终究是氐人的大秦,让权公这些身在其位的人,忙去吧。”
姜瑜轻轻嘬了一口热茶,又缓缓说道:“翟斌见识过大军南下的盛景,又见了这些溃军,就铁了心跟慕容垂去造反,陛下以为十万余人,其威势足以震慑肖小,怕是要适得其反了。”
“嘿,我今日才听闻,陛下驻跸项城时,凉州军才赶到咸阳,后来,还没走出关中,淝水大败的事就传了回来,听闻后,直接就掉头回去了。
还有项城逃散的那三十多万大军,我观陛下之意,根本不能去治这些人的罪过,天下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哪里还能奢望太平呢。
我一个残废,也不知还能吃上几次新麦,心胸再不开阔些,活着有何意味!”
“赵伯您这番话,真是真知灼见啊,天下将乱,我们也不能干等着,必须要找个地方落脚,还有什么比秦州更好的选择吗?
所以,我思来想去,我暂且回不去秦州,但您呢?”
“我?我一个残废……”赵盛之抚了一把伤腿,叹息道。
“赵伯,还请勿要消沉,到了长安,延请名医,未必不能康复。
陛下此人,我是看明白了,极好颜面,只要您不坚持致仕,表面上,他是不会轻慢于您的,正好,您可以交还军权,返回原职。”
“秦州确实首选之地,本是你我故乡,但是众多氐族大豪,亦是秦州出身,现在的刺史杨壁,你可知晓?”
“只听说此人一向倨傲,看不起地方大族。”
“哈哈,人家当然有资格看不起,此人便是秦州氐人大豪出身。
当年我初到丞相府内任事,丞相正要在长安明法严刑,姑臧侯樊世依仗辅佐景明帝时立下的汗马功劳,辱骂丞相。
后来陛下召见樊世,席间说起要将长公主下嫁杨壁,而杨壁刚刚与樊世之女订婚不久,樊世当场反对,一度与丞相激烈争吵,于是陛下以此为借口,诛杀了樊世。
这本来是陛下非正常上位后,肃清朝堂,震慑贵族的举动,却让杨壁此人得了便宜,迎娶了顺阳长公主,此后青云直上,大前年,外放为秦州刺史。
我与他共事两年有余,期间未有龃龉,杨刺史此人也就是个寻常的豪门二代,能力一般,但也没有太多的坏毛病,在此人座下任职,我倒也愿意。”
“你可知,慕容垂是如何说动陛下的?”
姜瑜回道:“权公只说了大概,并不知晓其中详情。”
“我也是今日才听闻,是因为邺城有奏疏呈上,言说邺城周边有几个胡人部族有所异动。
哼!慕容氏在河北盘根错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慕容凤,便能鼓动翟斌,邺城之事,恐怕与慕容垂也脱不了干系。
汝姜氏世居秦州,与周边胡人没少结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