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长安事(第3页)

 “末将明白,属下前来拜望,是因为昨日审讯尹纬,得了许多慕容氏密谋造反的口供,还请权公参阅!” 

 说着吩咐门外亲卫呈上两盘竹简。 

 尹纬实在是太能说了。 

 权翼望见两个盘子上高高堆起的竹简,也是头大,摸了摸额头,说道:“我现在哪里有功夫看这些,你捡重要的说,这些都送到京兆府,给你叔父看去!” 

 “禀告权公,简要来说,长安城里的慕容氏诸人,没有太大的胆量,充其量也就是密谋刺杀末将,饮酒之后发几句牢骚话,最多是撺掇慕容暐逃奔渭北,聚集鲜卑牧奴,不成气候。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中周边州郡为官的几人,尤其是慕容泓和慕容冲两个,贼心不死,又缺乏约束,此时不除,恐怕他日会酿成大祸! 

 如何去做,还请权公示下。” 

 局势还在发展,姜瑜也没有成系统的计划,在长安月余,他看得明白,虽然有所图谋者不在少数,但是历经前赵、后赵的晦暗岁月,苻氏应该是最早的关陇本位,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大兴教化,关中从上到下,受苻坚恩惠多矣,这个反不是那么好造的。 

 眼下赵盛之已经前往秦州赴任,有了后路,他自然能深度参与到长安的风云之中。 

 权翼略一思索,当即说道:“长安城外的事,你不要去管,挑几个无关紧要的慕容氏人,先抓了,以作震慑!” 

 “陛下仁念过重,我们做臣子的,要查漏补缺,仁慈在左,刀斧在右,看这些人如何去选了!” 

 这么多次的合作,他已经把姜瑜看做是自己人,有话自然明说,不再拐弯抹角,相互试探。 

 “还有,慕容德的狗头,还在你手里吧?给我挂到西安门前阙下,尽数其罪责,以正视听!” 

 “能未雨绸缪,斩慕容垂一臂,陛下自有封赏,你且等着吧。” 

 “末将省得,但还有一问,慕容暐,怎么办?” 

 “前燕皇帝,不好办呐,先严密监视,尽量阻断其往来通信吧。” 

 “若无他事,末将告退。” 

 “去吧,非常时期,眼睛放亮一些!” 

 姜瑜打马回营,擂鼓聚将。 

 “诸将听令,现在随我去抓人,先前抓捕尹纬,放跑了段赞,我没有怪罪你们,但来到长安已经有些时日,这种事情,不能再犯了!” 

 “我会按照名单分发下去,只须按照名单抓人,其余的,尽量不要惊扰,若遇反抗,就地格杀,我在营中静候诸位,名单上的人,今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我再说一句,营中粮草赏赐,我从未短缺,如果有人无故惊扰贼人家眷,行抢掠之事,赵都统不在,我亲自执行军法!” 

 “明白吗?” 

 “属下遵命!” 

 众将领命而去,帐内只剩下高林一人,姜瑜也没有去住赵盛之留下地军府,只是和军士们同住营帐,平时议事,就在此处。 

 他刻意维持一定的简朴生活,不太想让自己习惯长安的安逸。 

 “高林,我吩咐你的事情,如何了?” 

 “禀将军,人选已经差不多定下,属下亲自从全军拣选三十多人,都很机灵,尽量按照籍贯分别遣往邺城、洛阳、太原、平阳、姑臧、襄阳这几个大城为坐探。 

 平日里可以借助商旅传信,紧急时,以飞鸽传书,唯独建康,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军中除了郑参军,就没有几个南人了。” 

 “没有合适人选,就先不着急,记在心里,慢慢寻找便是,或者此事可以去寻郑参军,看看他有无办法。 

 还有,让探子们去到地方上之后,置办一些产业,做一些营生,不要无所事事,眼下军中宽裕,需要财货,找郑参军支取便是。” 

 “属下明白!派出去的坐探,家人都送往秦州,赵司马会亲自安排,都统后续也会照拂。” 

 “嗯,你办事周密,我放心。”姜瑜拍了拍高林的臂膀,继续说道:“咱们都还年轻,一切才刚刚开始,不要怕出错,大胆去做便是,边干边学,查漏补缺即可,有什么难题,尽管来找我。”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