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大荔与华阴(第2页)

 “哎呀,好年轻的将军,快快免礼落座,看到你,便知我等老矣。” 

 苟辅笑呵呵地说道,此人是已故苟太后的侄子,也就是当朝苟皇后的兄长,十足的外戚。 

 却看着没有什么架子,落在姜瑜眼中,其气质倒是与赵盛之有些相似,都是陇西出身,能文能武,让他颇感亲切。 

 苟辅此前是冯翊护军,淝水战后,才擢升为太守。 

 最初从权翼那里了解到冯翊太守是苟家人,姜瑜还有过一阵心虚,当时在淮水南岸,被他斩了的跋扈小将苟廓,也是皇后族人。 

 后来多方打听,得知苟廓在长安时就名声不好,而苟辅为人方正,反正当时之事,死无对证,他也就不再作理会。 

 “苟公抬举了,瑜年纪轻轻,领兵为将,实在惶恐之至,还请苟公勿要嫌弃,多多指教。” 

 “无需如此客气,国家动荡,正是汝这等少年英雄建功之时啊。” 

 姜瑜含蓄一笑,取出尚书台的文书,递给苟辅,说道:“外间贼寇肆虐,瑜知太守也不是迂腐之人,就直言了。 

 瑜此行要往河东讨伐慕容冲,此时尚不知河东情形,一应粮草,还请苟公支援。” 

 说道正事,苟辅收起笑容,严肃起来,翻开文书,细细看了一阵,说道。 

 “姜将军初来,不明此间情形,槐,你将河东的形势,说一说。” 

 “唯! 

 将军,我这里也只有几日前的消息,慕容冲是十日前举兵造反,五日前,还龟缩在平阳郡招兵买马,四处蛊惑叛逆,并未南下。 

 有平阳郡逃回的官员说,慕容冲麾下有两万人马,五千骑左右,大都是前燕余孽,还有周边的胡人小部族。” 

 “寇主簿可知,平阳郡中粮草积蓄如何?” 

 “嗯……虽然南伐之时,也征调了一部分,但这几年风调雨顺,并没有大的灾祸,据我猜测,还是多有积蓄,况且河东更为富庶,如果贼人再抢下河东,那,一年之内,粮草应该是无虞的。” 

 如果是这样,那就麻烦了。 

 所谓的一年无虞,也就是吃光存粮,但战时兵匪肆虐,百姓不能再继续从事生产,明年,后年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多谢主簿解惑,您可知慕容冲施政、为人若何?” 

 “在下未在河东为官,也只知道一些传闻,此人被陛下外放时,只有十三四岁,虽然名为太守,但彼时政事大都操于佐官之手,十多年下来,平阳郡的治理倒是非常不错。” 

 这一点与权翼给的文书倒是能对得上,平阳每年缴纳的赋税,基本都在合格线上,有时候还会超出许多。 

 尚书台的政令,也没有胡乱应付过。 

 姜瑜疑惑道:“难道此人真是个干才不成?” 

 “白虏小儿哪有那么大的本事,无外乎其本为燕国王室,门下自然有些人才罢了,那些人当年能治理燕国,一个小小的平阳郡,岂会难倒他们。” 

 苟辅捋着花白的胡须,出言解释道。 

 姜瑜恍然大悟。 

 “倒是有些传闻,说此人阴鸷狠厉,郡中事其实一直是佐官在治理,慕容冲只好涉猎,时常与周边胡人组织围猎,因为陛下……” 

 寇槐不好意思地停了一下,接着说道:“所以,郡中其余官吏,也不能向庙堂说明情况。” 

 “哦,还有一则轶事,说是慕容冲有一队百人部曲,全是年轻女子,个个精挑细选,不仅要容貌娇美,还要能骑马使槊,一过二十五,就会被赶将出来,打发嫁人。” 

 哎,十二三岁的孩子,原本只是个闲散王公,国破被迁居长安,就因为容貌俊美,与亲姐姐一起,倾力侍奉仇人…… 

 必然是心怀怨怼,这么多年下来,多少是有些心理变态的。 

 “将军既然要去河东,那老夫想拜托将军,切勿放慕容冲过河,此人阴鸷狠辣,我怕,进了关中,会因昔年之事,大肆报复啊!” 

 苟辅身为皇后族人,对于慕容冲这种多受宠信之人,当然不会有半分好感。 

 此时也是满面愁容,眼前这个年轻的将军,只带了不到一万人马,就要去河东抵挡二万多的叛军,看来庙堂确实虚弱得厉害啊。 

 他是做过多年护军的,自然知道胡人是怎么一回事,国家强盛时彼辈倒还安分,当然不安分的都被弄死了,国家一旦不稳,这些个胡人,必然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