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及至河东

 悦寿三十来岁,人生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长安渡过,与高盖并不相熟,此时看着高盖戎衣之下有些佝偻的后背,看着这个被朔方风沙折磨到黑瘦的前辈,心有戚戚。 

 “殿下,真是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秦军新败,士气不高,而我军正士气如虹。 

 来到此地的,哪一个不是受尽氐人欺压,尝尽亡国之苦的,因为您的首倡而聚义于此,来日战场之上,只会争先恐后地斩杀氐人,效忠于您,绝不会有人畏敌退缩。” 

 悦寿一番温言劝说,慕容泓总算消了几分气。 

 “还是不够,我军刚刚聚集不久,号令不通,军纪不彰,面对氐人大军是绝对不行的,苻睿麾下可不比强永啊。 

 你一路上应该也看到了,关中百姓皆视我等为仇寇,根本不予半分支持。 

 你冒死传出陛下旨意,四处奔波串联,足见忠心,我也不瞒你,大军粮草已不足十日。” 

 前来投奔慕容泓的,大都是些过不下去的,带着一张嘴就来了,华阴小城,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囤积,俘获强永的军粮,也吃不了几天,而且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也难怪他心乱如麻,慕容泓自然心里明白,高盖并非庸人,曾经在燕国时就有精明能干的名声,可就连他,也搞不清华阴究竟聚了多少人马。 

 “殿下,我军既有如此困境,何不一鼓作气,如击败强永那般,一口气吃掉苻睿! 

 只要能再次战胜秦军,胡人诸部族必然动摇,这氐秦的气数也就尽了,吾这次去渭北,方知羌人也在阴谋串联,只要氐人再败一次,关西豪杰必然群起。 

 到时候,咱们鲜卑人必然是最强大的一极,关中民众肯定会應服于您,何必再为粮草发愁,吴王正在围攻邺城,不日将下,中山王再占据并州,燕国之势,盛于往昔啊。 

 殿下,天命在燕,还请您切勿忘记陛下的嘱托啊。” 

 悦寿无奈,开始给大燕的皇太弟画起饼来。 

 慕容泓却并不感冒,这些东西,未起兵之前,一个个难眠之夜,他的心不知为此炽热过多少回,可真正成了万人之主,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你说,吴王当时为何一心想要东归?” 

 悦寿心下大急,数万人马在手,前来投奔之人源源不断,大燕皇太弟竟然起了东归之意,虽然他理解并支持吴王东归,但也不能明说,连忙出言胡诌道: 

 “吴王素来是个叛逆之辈,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大燕百姓,十多万燕人被强迁至此,他却丝毫不顾念! 

 其在洛阳之时,高公前去劝说,竟然被斥退,此人心里,哪里有大燕,他只在乎自己罢了! 

 殿下可千万不可学他,无论如何,这关中的十万鲜卑,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啊。” 

 慕容泓不满道:“吴王虽然曾有过叛逆之举,但其首倡之功,不可磨灭,以后勿要如此!” 

 “臣失言。” 

 “那你说,是蒲坂易取,还是潼关易取?” 

 慕容泓沉声问道,大军开拔,必须是要走大路的。 

 “微臣以为,皆不可取,尤其是在此时。 

 气可鼓而不可泄,劲可提而不可松,苻睿大军即至,此时要走,一旦前路稍有不通,前后夹击之下,士气必然衰退,诸部定会离散,要东归也要打退苻睿后才行。 

 微臣还未来得及禀明殿下,臣与那勒马驹,昨夜在大荔县北,遭遇袭击,来者尽是精锐之敌,若不是夜色掩护,我等恐难逃脱。 

 大荔县本就坚固,本无需增兵,如此精锐,怕是去防守蒲坂,应对中山王的。” 

 “那潼关……” 

 话还未说完,慕容泓自己就中断了,潼关天险,哪里是一时半会能攻破的,于是慨叹一声,静默不语,除了一战,他已经没有出路可走了。 

 “殿下,必须要遣使去催促中山王出兵了,若是能拿下蒲坂,两军连成一片,我军就进退自如了!” 

 悦寿话音未落,屋外忽然嘈杂起来。 

 宿勤崇大步跨进堂中,甲片哗啦作响,也不躬身,叉手一礼,高声道:“殿下!听闻苻坚派了个小儿前来,各部酋长都来请战,请殿下出堂相见,鼓舞士气!” 

 慕容泓非常讨厌自己深思之时,被人粗暴打断,狠狠剜了一眼不宣而入的宿勤崇,这个不知礼的鲜卑老公。 

 悦寿见其面色不虞,立马跟上:“殿下,请您出堂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