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胜利结算画面

 “薛公,您是见惯了兴衰更替的,如若有人问起,诸葛丞相当年是为何,王丞相当年又是为何,您该如何回答呢?” 

 不理薛强沉默,姜瑜又指着脚下的战场,继续说道。 

 “昔日,在下在淝水艰难时,也曾想过,为何要与晋人厮杀,为何非要你死我活,只是我作为武人,上了战场,刀剑在手,贼人不死,我就得死,如此而已。 

 后来入长安,短暂闲暇之余,读了些书,开始想为何要上战场,为何要相互攻伐不休,想来想去,我华夏先人们早已给出答案,唯有四海一统,方能息兵戈,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今四海事旷,兆庶未宁,黎元应抚,夷狄应和,方将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 

 这是当今陛下在伐晋诏书中的话,我知道您坚持华夏正统,不愿屈身侍胡,此时的天下人,也只会笑陛下口出狂言,笑他自不量力,但在瑜看来,陛下之志,难能可贵! 

 或者说没有这种志向的人,是不配做天子的! 

 如今之世,恰如春秋战国,周政已然崩坏,就是需要始皇帝这样的人,来统一天下,重立制度,秦虽然覆灭,但前汉依旧继承发扬了秦政。 

 如今,汉制崩坏,如诸葛丞相这般天资之人,竭尽全力捍卫汉制,已经都失败,那么接下来,所谓天道所在,便只能是新制度之萌发。” 

 也许是薛强之资历、学识,也许是因为他是王猛挚友的原因,姜瑜莫名其妙地打开话匣子,说了一堆。 

 又接着说道:“在我看来,晋室已然腐朽不堪,不能再有所作为,随之南下的那些个世家大族,在这时代洪流中,也仅仅是顽石罢了,虽然坚固,但最终会被埋没。 

 薛公问在下为何,从小处说,自然是为活命,往大处说,吾自然要顺应时代,顺应天道,吾,以及吾身后的数千铁甲,就是洪流! 

 在下大言不惭,让薛公见笑。” 

 姜瑜说罢,只略一拱手。 

 郑才在身后默默咂摸着这一番言语的个中滋味。 

 薛强自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不会为了区区一番话语,就如何如何,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 

 “那以你看来,胡人王朝,为何尽皆短命,以老夫观之,你眼前的这个大秦,已经是行将就木,药石无救了。” 

 “薛公既然出此问,那瑜便姑妄言之,若有不妥支持,还请指正。 

 瑜以为,胡人王朝之短命,当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条,以小治大,是他们都绕不过去的,或者可以说很多问题、矛盾,都是由此而引发。 

 胡人部众规模最大者也就几十万户,几百万人口而已,但这普天之下,汉人百姓又何其多也,为了防备汉人,几部胡人想尽办法,但也导致上位者不能获得天下百姓的支持,只能依赖其他势力来维持统治,这就让其政权极易失衡。” 

 这次姜瑜没有长篇大论,薛强似乎也只是一问,并不做评价。 

 “最后再问一个冒昧的问题,汝对苻氏,如何看?” 

 姜瑜也很是干脆,直接说道:“天下、百姓皆重于苻氏,吾不会为苻氏陪葬。” 

 “如此便好,我会给几三千士卒,但须由我薛氏族人直接指挥,你看如何?” 

 “多谢薛公,瑜不敢再有奢求,只要守住玉璧的营寨,让我麾下能有个安身的后方,便足矣。” 

 姜瑜达成目的,再次拱手致谢。 

 “三千步卒,明日出发,后日可至玉璧,将军战事繁忙,老夫这就不再叨扰了,方才将军之言语,老夫已经记下,若有闲暇,可至薛强垒,你我把酒言欢,接着论道如何?” 

 薛强笑眯眯地说道,可以感觉到,他今日的心情非常不错。 

 “瑜定会赴约。” 

 “那便后会有期吧,你很不错,老夫认你这个忘年交!” 

 薛强说罢跨上战马。 

 “多谢薛公垂青,后会有期!” 

 …… 

 “这个是不是慕容永?” 

 朱墩指着一个被长槊从背后攮死的尸体问道。 

 面前几个降人,有人摇头,有人口称不是。 

 随着大规模的追逐,围杀,终于还是出现了百人级别的成建制投降。 

 有意思的是,这些投降的,都声称自己不是鲜卑人,什么高车、乌丸、匈奴……甚至还有羯人长相的,也有胡化的汉人,当然也有根本说不出自己来历的。 

 “此贼真是狡猾无比,将旗下面的不是,身着华丽盔甲的也不是,给众人发号施令的依然不是,他到底哪里去了!” 

 韦豹在一旁吐槽道,追逐了整整一日一夜,黎明时分,士卒终于支撑不住,开始出现大量掉队情况,他们只能就地休息。 

 “你说,慕容永哪里去了!” 

 朱墩一声暴喝,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三千多人追杀敌军,敌将不死,当然不能算是尽得全功。 

 “小……小的不知,听说西面也有秦……秦军,将军应该是往北面山中去了。” 

 朱墩听完,直接指了身边一个亲卫说道。 

 “你去,替老子问问段索,我老早就让他封住北面各个山口,如今人却跑了,他是干什么吃的!”